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南航>详细内容

媒体南航

【青春赣鄱行】【中国网】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知行”暑期大思政实践队系列活动

来源: 作者: 摄影: 发布时间:2025-07-07 浏览次数: 【字体:

启航网讯:7月7日,中国网以《知烽火抗战魂 行忠诚报国志——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知行”暑期大思政实践队系列活动》为题报道我校。

【中国网】知烽火抗战魂 行忠诚报国志——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知行”暑期大思政实践队系列活动

全文如下: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推动青年学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7月3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教师罗盼琪、李梦芸带领“知行”暑期大思政实践队,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碑)、方志敏清贫园、旗山红军战壕旧址等地开展红色走读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文物研学、微宣讲等形式追溯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活动伊始,实践队依托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开启线上研学,系统梳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革命轨迹。这支成立于1934年7月的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辗转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四省,行程数千里,历经樟村战斗、谭家桥战斗等数十次战役,既是最早举起抗日旗帜的红军部队,也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牵制了大量敌军。

通过数字展馆的3D场景还原、动态路线图及史料文献,队员们清晰掌握了先遣队“宣传抗日主张、策应中央转移”的双重使命,尤其对1935年方志敏在玉山地区领导部队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史实有了深刻认知。结合史料分析,实践队确定赴玉山县开展实地走读的具体路线。

走进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一件件镌刻着岁月痕迹的文物成为历史的“活教材”。其中,一把镌刻着细密纹路的马刀——这是方志敏赠予“小脚女英雄”王金娣的珍贵信物,引发队员们的深切共鸣。据玉山县委党史资料记载,王金娣虽因缠足行动不便,但革命意志坚如磐石。她常年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运送粮食。她的这份英勇无畏,让方志敏由衷地称她为“小脚女英雄”。队员郭椿旭以马刀为切入点开展微宣讲,将王金娣“小脚走险路、赤心映山河”的故事讲得鲜活立体,让在场师生从文物细节中触摸到革命年代的温度。

纪念馆内一幅“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路线图”格外醒目。图上用红色箭头清晰标注了部队从瑞金出发,经福建、浙江、安徽再到江西的行军轨迹,队员们驻足图前,顺着路线追溯先遣队的征战历程,路线图上每一处标注都串联起一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史诗,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先遣队“孤军深入、辗转千里”的不易,也深刻理解了“宣传抗日主张、策应中央转移”的战略意义。

走出纪念馆,实践队来到方志敏清贫园。园内,“清贫碑”上“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八个大字苍劲有力,碑座四周镌刻着《清贫》《可爱的中国》中的经典语句。全体师生在碑前肃立,指导教师李梦芸带领大家齐声诵读《清贫》结尾:“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队员们纷纷分享感悟:“以前读《清贫》只觉文字质朴,如今站在碑前才懂,‘清贫’不是贫穷,是革命者对物质的淡泊、对理想的执着。”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廉洁自律、矢志不渝”的品格在青年心中扎根。

活动尾声,实践队偶遇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团,两校师生就“新时代青年如何让红色基因活起来”简要交流。返程后,“知行”实践队队员们将整理走访中采集的马刀故事、战壕史实等一手资料,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特长编写通俗易懂的宣讲材料,走进校内课堂与社区开展“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宣讲活动,以青春之声讲述革命故事,与广大师生共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指导教师罗盼琪总结道,“我们要将走读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成果转化’的闭环,让文物史料成为思政课的‘活教材’,推动青年在‘行走的课堂’中实现从历史认知到行动自觉的转化,在新时代笃行忠诚报国志,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南昌航空大学供图文)


媒体链接:

中国网:http://jxjy.edu.china.com.cn/2025-07/07/content_43166059.htm


责任编辑:帅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