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南航>详细内容

媒体南航

【经济日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田野实践教学模式

来源: 作者: 摄影: 发布时间:2025-07-07 浏览次数: 【字体:

启航网讯:近日,经济日报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田野实践教学模式》为题报道我校。

68cded31-f226-406e-82af-c2759a640a6a

全文如下:

高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负有时代重任。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江西省丰富的区域传统文化资源,以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编号:JXJG-22-8-27)”为依托,创新性地构建硕士研究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究》课程校地合作田野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理论基石,三重理论框架的协同支撑。校地合作田野实践教学模式以文化遗产学理论、教育协同理论、实践教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文化遗产学理论秉持“整体性保护”与“活态传承”理念,强调在文化原生环境中探究文化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整体性、情境化的分析视角;教育协同理论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与组织界限,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实现教育要素的有机融合;实践教学理论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根基,突出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性,强调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由此,课程形成了“理论研习—基地调研—成果反哺”的闭环教学体系,实现了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课程实施,双轨交互的古今贯通机制。课程采用“课堂理论研习+田野考察实践”的交互式对分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深度阐释理论内涵、精细化案例剖析,有效突破传统被动式知识接收的教学局限,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在田野考察实践阶段,由专业教师带队定期前往实践教学基地,系统开展民间传统文献的收集与研究工作。实践过程严格遵循“实地踏勘历史遗迹、访谈地方耆宿贤达、研读经典文献资料、组织学术圆桌研讨”的标准化流程。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结,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悟“通古今之变”的学术真谛,激发兼具历史纵深感与现实鲜活度的学术洞察力。

机制保障,协同育人的生态体系构建。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究》课程为核心,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推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在资源整合层面,依托江西省传统古村落与博物馆等地方文化资源,积极拓展校地合作,建立稳定的研究生田野调查实践教学基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汇聚一批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专业人才,组建专门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学术团队;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构建动态化考核评估机制,将田野调查日记、阶段性成果汇报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实现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在新时代背景下,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田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重点推进3大发展方向:其一,加速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化实践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其二,拓展国际化视野,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互鉴;其三,完善教学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蒋尊丽 郭 莉 韩 柱)


媒体链接:

经济日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readnews.html?id=327511

责任编辑:帅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