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资讯>详细内容

校园资讯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来源: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作者:黄巧银、刘勇 摄影: 发布时间:2025-04-19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二级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心中有数 信达天下

01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由中专改建为大学时设立的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1984年,基础课部分为基础一部(师范部)和基础二部,数学教研室隶属于基础一部。1984年9月,首批招生数学专业专升本学生。1985年9月,首批招生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1998年,数学教研室和物理教研室与基础课二部合并,成立应用工程系。1999年9月,首批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2001年,数学教研室独立成立信息与计算科学系。2006年3月,更名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和应用数学、计算数学两个硕士点。

【师资队伍】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学院拥有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领军人才、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省部级人才6人次。拥有江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张丽莉式”优秀教师1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校昌航之春1人,卧龙之星2人、校青年英才3人,校教学十佳6人,校最美教师2人。

【专业与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两个基础单位,大学数学教研部和应用数学系,其中应用数学系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注重数学与人工智能、统计学等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培养方案设置了多门人工智能课程,如《Python 数据分析》、《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和《统计机器学习》等,扩宽学生视野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技能保证。

学院拥有一级数学学科硕士点,拥有基础数学、科学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数学三个研究团队。学院注重数学学科与航空工程的交叉融合,拥有一个江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数学与航空工程仿真重点实验室”,并设有3个校级科研平台“科学计算与应用研究所”、“数学和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和“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中心”,为数学在航空、计算机等学科领域的交叉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1744378190408

 近5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7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项目6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8项(其中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主要学科和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2项。本专业教师先后在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Computer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Research Notices等国际一流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36篇,其中SCI论文47篇,EI论文6篇;科研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李波-江西省科技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jpeg

02 学院特色

特色一:党建领航强根基,融合赋能促发展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秉持“六大办院理念”,推进“六院同创目标”,聚力“六项提升工程”,狠抓重点、主攻难点、打造亮点,学院党委获批学校第三批党建工作标杆学院,荣获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校“一院一品”党建工作特色品牌1个,校“党建文化阵地示范点”1个,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在党建的引领下,学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44378300288

1744378369484 特色二:创新数学课程育人模式,服务理工科学生人才培养

学院精准对标各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构建了“三举并促、四措联动、三路同行”的大学数学课程育人“343”昌航模式。该模式提出了“融专业、凸应用”的课程内容新体系、打造出“对分模式激发热情、多元考核全程驱动、立体资源配套支撑、三全育人服务跟进”的育人新生态、构建了“潜移默化启智润心”的思政融入新模式,基于学院特色品牌“数觽工作室”构建了“课堂教学+工作室辅导”的育人模式,最终形成了大学数学课程育人昌航模式,有效促学生专业、素养全面发展,破解了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脱节、课堂参与度低的耦合难题。

在该模式下学校大学数学教学实现了四大提升:①学生高阶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各类学科竞赛表现出色;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10次,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16项,发表教改教研论文50余篇;③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建成6门省级一流课程;④教学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出版教材19部,1门教材获批省十四五规划教材重点立项;线上资源、工程案例、思政案例被广泛使用。

1744378636827

1744378859484

1744379109568

1744379142573

1744379174918 特色三:立足基础,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

就业升学双提升:2022—2024年本科就业率分别为91.23%、96.30%、90.22%,连续3年稳居学校第一。同时,升学率也呈上升趋势,考研升学率分别为38.6%、38.89%、35.3%;跨学科专业考研与保研升学率分别为14.04%,18.52%,15.69%。

学科竞赛创新高:近5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4项;指导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F奖1项,M奖2项,H奖4项;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2项。获奖级别和数量均创学院新高。

1744379329052

1744623193931

 优秀校友遍处行业精英:自成立以来,学院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校友,他们在各自工作领域精耕细作,屡创佳绩,并感恩母校,反哺学院。如百昂科技董事长白福全向学院捐赠30万元设立百昂科技奖教学金,火焱山传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小龙萍向学院捐赠60万元设立晏文清奖教学金。哈尔滨工业大学洪桂祥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计划。

1744379430225 3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展望未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推进科研、教学及竞赛指导的强化建设,积极争取承担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深化与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强师资力量,鼓励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图文一审:邹维林  图文二审:李波  图文三审:曹然  图文终审:伏燕军 )

责任编辑:李政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