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 信息工程学院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二级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远航之“e”,工创未来!
1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信息工程学院最早可追溯到建院初期1979年学校创立的电子工程系。现信息工程学院由原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原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电工电子技术教研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原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教育技术学系、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研部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定位】
信息工程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为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有潜质”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工156人,教授14人,副教授49人,博士学位65人,博士生导师3人,国家二级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51人,行业导师5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首批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名,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人工智能”7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自建,获得进校考查资格;“通信工程”专业已获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理。“网络工程”专业2019年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评为4星级专业,2022年获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五星级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信息”(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四个研究方向)和“交通运输”(“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方向)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学院目前拥有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智能视觉与自动化装置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抚州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三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南昌航空大学无人机及其反制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视觉研究所、空间信息处理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平台,2022年,依托学院成立了南昌航空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进一步将学院科研平台提升到新的发展层次。学院拥有11个科研团队,设有飞行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视觉与航空应用、空天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智能计算与感知交互、智能控制、遥感与地理信息服务、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测控技术、飞行器总体与导航测控技术、雷达信号处理、量子信息与信号处理、智能电网与航空电机等研究方向。
2 办学特色
特色一: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实践育人
信息工程学院认真贯彻南昌航空大学《关于完善“五航五力”党建模式,推进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强五”党建品牌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大力实施远航之“e”—党建+实践育人品牌建设,组建师生党员协作组、成立党员讲解队、设置先锋模范岗,将“思政育人”、“以赛育人”、“实训育人”、“科研育人”作为“党建+实践育人”主要抓手,为学生成长成才架起成长的“登云梯”,在实践育人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党委被评为全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学院荣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等多种赛事最高奖项。竞赛获奖数从2016年26项省级以上奖(含国奖5项),上升到2024年9月创历史新高达到省级以上奖161项。其中,国奖取得10倍增长至50项,仅全国一等奖就有7项。
特色二: 聚焦产业需求,深化产学研用
学院积极落实《南昌航空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南昌航空大学“十四五”专业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电子信息、航空、新能源等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2013年,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共建“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2015年,电子信息专业参与运泰利自动化公司产学合作,2018年,计算机专业参与广东利扬公司产学合作。2022年,学院以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落实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联合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迪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23年12月,为强化航空特色,增强服务我省航空产业的能力,学院进一步与南昌三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飞航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将原来的“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进一步升级为“航空信息现代产业学院”,为我省航空和电子信息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已经和相关企业培养了2届学生,共计80余名。
学院科学研究始终聚焦航空产业、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坚持“基础研究上水平、应用研究出效益”的科研方针。近年来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科研经费逐年提升,不断获得历史性突破。先后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江西省科学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8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500余项,其中,中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领域基金重点项目1项。科研经费从2019年的528万元上升至2024年的2200多万元,5年间增长了4倍多。 学院致力于为服务航空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特色三: 创新教学改革,打造一流金课
学院严格落实《南昌航空大学本科生学分制教学改革方案》、《南昌航空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新时代产业变革和新工科建设背景,积极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一:践行工程教育理念,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逐步从形似走向神似;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突破两性一度,提升产出成果含金量;三:夯实多元闭环评价,努力做到评的真、改的准、进的快,实现破维持续改进;四: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实现有效赋能。逐步形成了“两融三位四有”:线上线下融合,产教校企融合;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成果有评价的教学体系。经多年建设和发展,学院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理,打造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五类)10门,校级各类示范课程20余门。
3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学院接下来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党建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贯彻OBE理念,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化产学合作,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航空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同时进一步强化科教融合,科研反哺教学,大力推进学科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积极申报电子信息博士点,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图文一审:胡硕 图文二审:欧巧凤 图文三审:方文明 图文终审:伏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