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国防】我在军营修飞机
——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伍军人张霖飞
材料学院退伍军人张霖飞
启航网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古时热血青年的梦想,而当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一群满腔热血的青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岁月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经两载,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大学生,而是经过无数次锤炼的钢铁战士,来自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退伍军人张霖飞,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因为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自小张霖飞就对军营十分向往。2016年,大一刚刚结束的张霖飞听说了征兵的消息,就报名加入,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云南服役。军营的生活无疑是紧张且艰苦的,但也正是这三个月的磨练,让他从一名学生开始了向一名真正军人的蜕变。
新兵训练的三个月结束后,张霖飞去了河南信阳的一所院校学习,进入了负责维修和保障战斗机的机务组。“这段时间对我影响最大,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正装配新机,相当于我跟这架飞机同时进入了这所院校,是同级‘战友’。当时飞机的各种装备性能还不是很完善,我们每天都要出任务对这架新机进行升级改造,可以说我们见证了这架飞机的成长,但同时它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2017年4月中旬,张霖飞从院校毕业,返回到了部队工作。张霖飞说,当时我们有一句口号,叫做“极端负责,精心维修”,这是对机务维修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空军航空兵,战斗机的完好率是衡量一个航空兵部队成绩的重要标尺,航空机务维修工作更是航空兵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性支撑力量。作为一名机务人员,每一项工作都关乎战斗的胜利、战友的安全和国家的巨额财产,所以,没有近乎极端的工作态度,是无法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的。
在部队里,有些关于维修作风不严谨出的事故,老兵们就一直用这些事例不时给张霖飞这些新兵“上发条”:有人在起飞前检查的时候没有把飞机发动机的滑油标尺拧紧,导致飞机空中抱轴停车摔了并且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安全事故;有人在维护过程中违规操作,造成飞机军械走火导致地面人员伤亡。当然也有正面的例子,比如有人在飞机检查的时候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挽救了飞机和飞行员的安全。
但是在这些“军营传说”中,让张霖飞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被战友们称为“战机神医”的窦树军的事迹。2005年8月,窦树军用超声波探伤仪对7号战机的发动机进行“B超”检查。检查中他发现,该发动机一级压缩器有一块叶片榫头部位的波形出现了微小差异。他向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但当时专家经过检测却一再说没有问题。面对权威,窦树军没有退缩,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最后经过多重检验,大家发现这架飞机的榫头因疲劳使用、工艺等原因产生了细小裂纹,在工作状态中随时都有可能断裂,如不及时停飞,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和平年代,做的却是这样“人命关天”的工作,这不得不让张霖飞心生敬畏,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求自己在工作时必须全神贯注,不仅要认真负责,更要极端负责!”
两载军营历炼,严谨的品质已渗入张霖飞的血液当中,即便脱下军装回到学校,这样的一丝不苟也体现在了每一个日常细节当中。“我在如今学校的实验中,相比于班级其他同学,也更加注重实验的安全问题。”面对新的战场,张霖飞眼中流露出的仍是军人一般的坚毅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