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拼搏 翱翔蓝天——校友余泽民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编者按:
建校66年来,15万校友犹如颗颗明珠洒落各地,翘楚俊彦不可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成就了祖国的星河璀璨。
离开是星辰大海,归来仍是昌航人。我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87届校友,原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副主任、国产大飞机C919生产总装负责人,现任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余泽民专程飞回母校,在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和新生分享了成长经历。
上飞总经理、我校杰出校友余泽民在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非常荣幸能够回到母校参加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从今天开始,各位新同学正式成为昌航人,祝贺你们!多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从祖国的五湖四海,背起行囊,来到昌航。4年间,在昌航“日新自强、知行合一”校训的影响下,学习进步,练就本领。4年后,在建设航空强国的时代召唤下,肩负使命,投身蓝天。
同学们,接下来的4年,将会是你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4年。你们的未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而这里,是你们未来无限可能性的起点。你们将在这里展开人生的画卷,将在这里成为一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有志青年。于我个人而言,从昌航到现在,是大学4年母校的培养、教诲,把我和我国航空事业联系在了一起。
今天回到母校,看到同学们的风采,十分感慨。转眼间,我毕业已经31年了。作为一名老学长,我有几点想法,与各位同学分享。
第一,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不要小瞧任何一份坚持的力量。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理想信念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念的人。我仅就我从事的民用航空为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体会到理想信念的力量。我国的商用飞机发展非常坎坷,非常艰难。上世纪70年代,我们研制了运十飞机,由于种种原因,项目最终取消;80、90年代,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2/90飞机,然而因为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项目再次中止。一些人选择了离开,但我选择了坚守。在困难时期,我们找机会、求生存,造过大客车、百叶窗、电风扇等等民用产品。但是几代航空人从来没有放弃过航空梦,也从来没有动摇过,一直坚持,最终迎来了民机事业发展的春天,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相继立项,现在我们还在发展CR929宽体客机项目。目前,ARJ21飞机已经交付6架给航空公司,安全载客超过13万人次;C919正在开展试验试飞;CR929转入初步设计。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虽然可能会经历风雨,但坚持总会迎来曙光。这也是“团结自强、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所鼓励的,希望同学们为理想而坚持,不轻言放弃。
第二,希望同学们坚持学习,不要小瞧任何一点努力的力量。
首先,学习虽然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但绝对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你们在高中很可能都受到过这样的“鼓舞”:高中苦一苦,大学就可以轻松了,但是这仅仅是善意的“欺骗”。我建议大家,在这4年,还是要坚持学习,认认真真学习理论知识、磨练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打好坚实的基础。过完大学,走上岗位,学习只能见缝插针,很难有这么好的环境和这样完整的时间用来学习。
二是自主学习。很快你们就能感受到,大学教育与你们之前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老师不会像中学老师那样每天盯着你们去完成各种作业。课堂上很多时候提供的是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大学里很多时间,需要自己去看书、去钻研。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校园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对于走上工作岗位后也非常重要。可以说,工厂是我的第二校园。我从1987年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先后在4个车间工作过,在模具车间、钣金车间、工装制造车间、飞机部装车间担任了15年的车间主任,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我都努力向书本学习、向工人师傅学习、向技术员学习,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让我更快地成长,也为我现在管理整个企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是学无止境。就拿我来说,工作30多年,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我在大学就读的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大学的学习为我的技术能力打下了基础,但是管理方法主要是自己在工作中摸索、总结的,比如怎样高效地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怎样带队伍。工作期间,我陆续参加了工商管理、技术管理等学习培训,这让我把理论和之前的实践联系了起来,我发现之前我采取的一些管理方法都是有理论支撑的,同时帮助我把经验形成了体系。希望同学们也可以不断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不仅仅我在学,我们企业也在学。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尤其是大飞机,制造难度大、研发投入大,关联到材料、电子、机械等工业领域的先进技术,被称为“航空工业的皇冠”。我国的民用航空工业又刚起步,我们也在天天学习,向国内外的先进企业学。所以,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来就没有到了某个阶段不需要学习的说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不要小瞧了任何一点努力的作用,你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
第三,希望同学们付诸行动,不要小瞧任何一次积累的力量。光有理想和学习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真正的干起来。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工作后,从基层干起,在车间度过了24年,我一开始被安排在了模具车间,这不是公司的主战场,但我那时没有失落,我觉得模具车间是一个能实实在在学到东西的地方,于是安下心来,练好工艺技术。一些大家不想干的工作,我主动去干,不怕吃亏,时间长了,让我接触的工作比较广,不限于本职工作。之后,我被安排到钣金车间工作,钻研钣金工艺技术。后来,我又被安排到工装车间工作,“造飞机就是造工装”,大家可能听到过这句话,应该说,工装车间是公司非常重要的车间,在这期间,我的工艺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后,ARJ21飞机研制进入关键阶段,我被安排到飞机部装车间工作,开始从事飞机部件装配工作,之后进入了公司管理层。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学4年非常宝贵,希望同学们在昌航可以安下心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学生会、社团等等平台,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操作、组织等方方面面的能力,一点一滴积累,也许未来工作岗位中就能用到你们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一门知识、练就的一项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大学以及之后的工作中,想到就行动,行动就坚持,踏踏实实,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预计未来20年,全球喷气客机交付量将达到4.3万架,其中,中国将达到8500多架。同时,随着ARJ21批产、C919和CR929研制的不断推进,我国民机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建设,涉及200多家企业。民用航空发展前景广阔,对于就读航空院校的同学们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会。历史已经把接力棒交到了你们手上,希望我们一代又一代昌航人,上天入地,百花齐放,涌现出更多的业务带头人、高级管理者,涌现出更多的车间主任、厂长,涌现出更多的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校园练好本领,拥有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在毕业后,欢迎你们加入我国大飞机事业,和无数为实现航空强国而矢志奋斗的航空人一道,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母校越来越好,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