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我校“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延安
启航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深刻体悟梁家河大学问的核心精神,在追寻总书记拼搏奋斗的青春历程中接受思想洗礼、锤炼意志品质、树立远大志向,进一步引导昌航学子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寻访中践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代号召,我校“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7月下旬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市洛川县和延川县等地,深入开展了“天宫开悟”爱心捐赠、航空航天创新课堂、点亮“微心愿”、寻访梁家河村、“对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心里话”征集等系列活动。
“天宫开悟”航空航天创客实验室爱心捐赠仪式
水火箭制作课堂
满怀着憧憬与喜悦,南昌航空大学“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队延安小分队的十余名师生踏步来到延安市洛川县,走进丰园小学开展了“天宫开悟”航空航天创客实验室爱心捐赠仪式。洛川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社民、洛川县丰园小学校长迂花玲、副校长张养锋等出席了本次活动。校长迂花玲致词中表示“天宫开悟”项目在对接延安地区一周年以来,该校充分将创新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并将科学课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调研,同时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实验室开展小创造、小发明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活动一周年的升级捐赠,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贯彻落实与践行,良好地展现了昌航青年学子“乐思畅想、情系老区、心怀感恩”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
捐赠仪式后,小分队开展了航空航天创新课堂活动。借助“天宫开悟”创新实验教具,实践队师生带领小朋友们开展了丰富多趣的创新和实验活动。他们在“小老师”们的指导下设计、组装,形成一件件充满创意的小作品,慢慢地成就感油然而生了。而后进行的航空航天创新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中挥汗如雨,不知疲倦地制作着橡筋动力飞机和水火箭。在制作过程中,来自昌航的大哥哥们还通过详细的讲解传播航空航天知识,激发他们对追逐航空科技的兴趣与航空报国的热情。同时,实践队还征集了孩子们的“微心愿”,秉持“助力航空梦,点亮微心愿”的理念,为点亮革命老区孩子们心中的梦想贡献一份力量。随后进行的苏-27、DJ-PHANTOM航模展示则“引爆”了活动现场,橡筋动力飞机的飞行比赛精彩纷呈,现场师生爆发了热烈的欢呼声与掌声。通过航空特色的科技制作与表演活动,激发了革命老区青少年儿童对航空航天的热爱与情怀,以多维的直观体验与震撼的表演引领着他们感悟天空魅力、种下航空情怀。
实践队队员与王宪平同志交谈后合影
乡亲们写给总书记的心里话
实践队专程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延川县的梁家河村,开启了“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扎根祖国大地”的主题实践之旅,以寻访、调研、感悟、互动等多种形式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的青春印记与成长经历。满怀着激情和向往的队员们寻访了当地多位村民、村干部,特别是访问了一位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插队下乡时共事多年的好友王宪平同志。从他的讲述中,实践队师生获悉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下乡岁月中的珍贵故事与成长经历,引发了队员们的无尽感慨与崇敬。在梁家河村的每一天中,实践队员们都早早地来到知青墙前,手捧着沉甸甸的书本,诵读红色家书,重温革命历史。
“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这是梁家河村外围墙上的一句标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村中的教育作为,王宪平如是说:“近平在梁家河村一待就是七年,在这七年里他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养成了一种随时学习的习惯。不但自己学,而且带动大家学,并开设文字班。”他还强调道:“在近平的推动下,当时梁家河村的文化水平在整个延川县都是相当高的。”习近平总书记时刻重视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如今梁家河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年总书记对文化教育的努力。
在生活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贴近人民群众,他说:“近平这些年回来了三次,这三次他回家我都感觉他没有任何变化,因为他不论当了多大的官,每次他回家都像家里兄弟回家了一样,只管我叫‘黑子’。”这就像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他在梁家河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了解了老百姓,也正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才能每次和人民在一起的时候都像个老百姓一样,真正的融入人民群众。
实践队重温知青旧居
在梁家河的数天内,实践队多次走访当地村民,并通过卡片方式,真实记录梁家河群众想对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些心里话。67岁的梁家河村的返乡知青王宪平说:“他当年在山上放羊,也拿的是书,山上锄地干活也拿的是书。他当时带领我们村开扫盲班、文字班,让当时的梁家河村在整个延川县的文化水平提得相当高了。”86岁的梁家河村道观道长妙玄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环境中不断锻炼自己,成为了一位经得住考验的伟大领导人。”51岁的梁家河村民高风清说:“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村的关心,我家的苹果获得丰收,生活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感到很幸福。”
实践活动结束后,每位实践服务队成员都饱含着无限感慨与沉甸甸的收获。实践队指导老师、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吴华东老师感慨万分地说:“在延安诵读红色家书、去村民家里拉话、了解村民对总书记的心里话,给小朋友科普航天知识……整个行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那种红色的革命情怀,感受到了延安人民真诚的笑容,触摸到了小朋友们追逐科技、拥抱航空的人生理想。走过的每个地方,做过的每件事,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进步和教育,我想这正是昌航校训‘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真谛与要义。”实践队成员、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大二学生罗云皓同学感慨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当青春年华的习近平总书记在16岁时来到了艰苦的梁家河村,在最美好的年纪里接受基层的磨砺和锻炼,最终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领袖、‘中国梦’的引路人。正是有一批批优秀中华儿女不畏艰苦、不断奋斗、砥砺前行,伟大祖国才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代的青年之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不懈努力与接力奋斗激情投身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洪流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航空学子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