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学在昌航】文法学院陈凯旋:厚积薄发,为水代言

来源:宣传部、文法学院 作者:17144202邱诗宇、纪兴 摄影: 发布时间:2018-04-23 浏览次数: 【字体:

文法学院研究生陈凯旋

  3月份,华润怡宝水公益计划通过联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全国范围内60余所高校中选拔了10名优秀大学生,启动2018“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说公益”全国公益演讲大会。我校文法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研究生陈凯旋同学,与全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9所高校的同学,作为青年意见领袖参与“水说公益”全国公益演讲大会,为水发声。

  演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是怎样的努力让陈凯旋在全国脱颖而出,他在水公益活动中又有怎样的优秀表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陈凯旋的课室。

  过关斩将,厚积薄发

  陈凯旋作为江西省唯一一位入选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是经过了重重考验才能够站在首都经济与贸易大学的讲坛上,面向全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倡议。看似困难,但对于一个早有准备的人来说却是水到渠成。

  本科时期的陈凯旋,是南昌航空大学校园广播站站长,在播音和演讲方面已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成绩颇丰。作为中国青年报校媒FM的主播,本身就热衷于公益的他,得知了公益演讲的信息,便不假思索地积极参与竞选。

  投递简历是跨入门槛的第一步。履历上,亮眼的奖项和丰富的实践经历让他的履历迅速脱颖而出。比如参加相关主持人大赛所获的奖项,以及在快乐大本营做实习导演等经历,都为他的演讲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简历上的“亮点”。

   “能够参加类似这样的活动,最重要是要感谢学校对我的栽培。在学校的所学所得,为参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去努力,不能够就此停步。”陈凯旋满怀感恩地说。

  “水公益”,陈凯旋有自己的看法

  “水公益、水环保”多年来一直是社会的热议话题。社会各界人士不乏提出各式各样的观点。小到从小学老师的讲桌上,大至国家领导人的文件里,都可以找到关于节水的言论倡议。对于这样一个全民热议话题,陈凯旋却另辟蹊径,找到了他自己的切入点,以自己特有的情感感染着观众。

  陈凯旋说:“我演讲的主题是‘守护老水井’。在我出生的那年,我爷爷在家门口挖了一口水井。这口井对我来说意义重大。”陈凯旋从水井的变化入手,从水井的水源丰富到逐渐干涸,反映出人们对水的保护意识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陈凯旋把水和用水的人相联系,老水井上承载的是老一辈人的记忆。老一辈的人逐渐在时间中老去,老水井也随着年代的变迁由盛转衰。“其实水和人一样,真的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我们身边的人。同时也要像珍惜我们所爱的人一样珍惜我们的水源。”陈凯旋如是说。

  在演讲的现场感染力方面,陈凯旋也有自己的认知:要跟观众产生共鸣。“你的情感一定要是真实的。不一定说语言要有多么的华丽,也不一定说普通话有多么标准,其实我觉得就是大大方方的,真诚就好。”

  在陈凯旋看来,演讲其实是和观众心与心的沟通。“就是像许多的老朋友,安安静静的听你讲你内心的故事。语言不要太累赘,也没必要去喊口号。最重要的是,化平和为力量吧。即使我的故事不能感动所有的人,但是我觉得能够感动起码十个人或者一百个人,我觉得也是有用的。”

  化思考为行动,践行水公益

  此次演讲对于陈凯旋而言,不单是演讲上的一次经历,更是加深了他对水公益的了解和热爱。他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着水公益,也积极号召大学生们一起来为水“做点什么”。比如刷牙、洗澡时注意节约用水等。“我觉得做环保并不是要在生活上多么苛求自己,只是从小事开始,去做力所能及能做的事。” 他还积极建议大学生群体组织或是参与一些中大型的水环保活动。例如组织志愿者去河边捡拾垃圾、在安全的浅滩进行河床清理、参与保护水生动植物等等。

  “90后大学生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敢想敢做,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精神。有想法就要去实践,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对社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陈凯旋如是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凯旋一直是这样用心的学习和生活,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检验自己,把自己的专业与社会实践活动完美结合,找到了成长的“捷径”。其实,这条“捷径”属于每一位青年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检验自己的所学,收获课堂以外的知识,汲取成长所必需的养分,促进自身不断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