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最美教师】软件学院杨丰玉:见素抱朴,不忘初心

来源:软件学院 作者:段喜龙 16144204陈彦妃 16144208黄新靓 15201104 刘倩 摄影: 发布时间:2018-01-04 浏览次数: 【字体:

软件学院杨丰玉老师

  心系母校,满腔热忱,十一年前,他回到了这里;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十一年中,学生称赞他所教的知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兢兢业业,矢志不渝,十一年来,他坚持每年担任班主任,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坚持分层教学,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将他所教的知识理解透彻。工作十一年,他获得过八次优秀主讲教师。他每年的工作量稳居学院前三,他的学生评教成绩也始终名列学院前茅,他曾获全国高校计算机课件比赛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也曾指导学生们获得三十余次省级以上计算机竞赛奖项……在他所带的最近毕业的132052班上,12人考研,11人上线,而其中有8人就是985。而以上这些,其实也还只是冰山一角。他就是学校2017年年度“最美教师”软件学院杨丰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不光要讲理论,更要和‘练’结合起来,光‘练’也不够,还要和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杨老师在从本专业角度谈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时这样说到。杨老师十分重视教育改革,在省级教改项目中,他着重从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出发,一是针对书上举例太散没有关联性的问题做出了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的改革,二是针对学生基础不一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学到相关知识,并有所提高。

  杨老师说他的教改是希望能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第一是让学生对技术有深入的认识,第二个对项目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第三个就是树立信心”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鼓舞学生信心,“你只要在你这个层次里面达到了要求,我照样给你A的成绩。”在杨老师的鼓舞下,有同学说“我真的特别感谢杨老师,在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开始对项目感兴趣,知道怎么动手了,不再害怕了。”

  当然,杨老师要的不仅仅是学生在班上的成绩,他很注重理论、练习和项目的结合。他常常鼓励自己的学生多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和设计比赛。杨老师很敏锐,善于根据学生特长循循善诱。曾经有一位同学,很“皮”,总爱打游戏,为了让他不耽误学习,杨老师常常督促他,但打游戏已然成为该同学的一种日常习惯,老师们也多做不了什么。杨老师发现该同学在此领域的一些天分,便推荐他参加了一个游戏动漫设计创意大赛,这位同学最终拿了省级一等奖。“杨老师就像父亲一样,很关心、或者说关注我们这些孩子,总是苦口婆心鼓励我们做事(项目)”可见,杨老师督促学生实践,真的用尽了苦心。

  杨老师不仅鼓励学生多参加项目,还亲自组建项目研究小组,并坚持每周都开两小时的项目研讨会,让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探讨。他认为研究生在理论上会更深入,本科生则动手能力更强,让他们多交流,让各项目组多去“碰撞”,再加以引导,学生们的进步会很快,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事实证明,杨老师带领学生们所做的一切,取得了较大成果。数年来,杨老师的学生们共斩获了中星杯泛珠三角计算机作品赛全国总决赛铜奖一等奖多项、江西省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江西省计算机作品赛一等奖二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江西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共计三十余个奖项。还有很多公司慕名来要杨老师的一些学生,这些公司的负责人说,因为这些学生很好“用”。

  成果很多,可杨老师依然很谦虚,尽管工作十一年,就拿了八次的优秀主讲教师,杨老师也只是说:“优秀谈不上,只是可能我讲课比较有激情,我很享受从学生脸上读到他们学有所获的一个过程、一种喜悦。”带着这份激情,享受着这份喜悦,杨老师的课就这么一讲讲了十一年。十一年,杨老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始终在学院里名列前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十一载教书,十一载育人,也当了十一年的班主任,每年在学院工作量都排前三,杨老师却不说辛苦,“你看到学生从高中生过来,特别的稚嫩,然后中间你会去跟他们沟通、交流、鼓励甚至是批评,然后直到毕业,看着他一路上慢慢地成长,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曾经就有一个学生,大二时长期把精力放在类似于传销的“推广下线”的项目上,后来还产生了厌学情绪。杨老师从这位同学的“说说”中察觉到了这些负面信息,便通过多次亦师亦友的教导和谈心,挽救了这位差点误入歧途的少年。但只将其“拉”回,却并不是这件事的全部,由于长期心思不在学习上,这位同学的基础真的是一团糟。“我代码真的是一行都看不懂,成绩倒数也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后来杨老师说可以问他,然后我也没办法了就真的什么都问他,老师也是从零教起,后来天天泡在图书馆和杨老师那里,一个学期之后,我到了班上前五,直到现在。我真的特别感谢杨老师,因为他我才彻底转变了观念,可以说是杨老师让我爱上了编程。”有师如此,也是这位同学的幸事。

  杨老师不仅很关注学生的日常,还十分重视班级工作的建设。他说要推着学生走,要时常谈心,给学生压力,也给班委压力,突出班委的主动性,这个班才能建设好。所以为了建设好班级,杨老师常常让班委带好头,要求班委至少每周组织一个班级的球赛,为的就是将学生们从宿舍里拉下来,只要不在宿舍,学生就不会沉溺于电脑游戏;只要有活动,学生们的交流范围就不会仅限于宿舍四个人的小圈子,这样不仅能锻炼班级的凝聚力,还能锻炼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而有了集体协作的氛围,学生们便不仅会在球赛上懂得协作,懂得你追我赶,在研究项目上也是一样,所以杨老师所带的班级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杨老师常常和学生“打成一片”,他经常将一些最新的潮流的科学技术和本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感兴趣嘛”,因为知识“潮”,有共同话题,所以学生喜欢和杨老师交流。不仅如此,杨老师还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打球,球场上没有师生,大家都一片和谐,感情自然就亲近了,师生自然就打成了一片。

  在去年,杨老师所带的132052班共有12人报考研究生,其中有11人上线,8人就读985高校。这与杨老师几年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我只是一直在给他们打打气,特别是在八月份最难熬得时候,那一个月,食堂也关门了,学生们也都回家了,只剩考研党,这个时候他们是最孤独最压抑的,也会有些疲惫,所以这个时候我就常常找他们聊聊天说说话,给他们加油打气。” 杨老师的学生说:“岂止是那八月份,杨老师一直都在支持鼓励着我们,他不仅是老师,更像父亲,也像是朋友。”杨老师很谦虚,学生却把杨老师的付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的师生之情,岂不让人羡慕?

  杨老师的座右铭是“hard work ,pays off”,也就是“付出总会有回报”,他也将这句话送给了自己的学生,这话看似很普通简单,却很难做到。而这教书育人的十一载,杨老师辛勤付出换来了同学们的茁壮成长。在充满希望的未来,杨老师也将始终不渝地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收获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