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材料学院薛名山:平淡中创精彩,静默里谱人生
——记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得者薛名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薛名山老师
薛名山,博士,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同年进入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功能氧化物纳米材料表面物理与化学性能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课题6项,另参与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多项。2014年入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省优青)培养对象,2015年入选南昌航空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015年获中国电镀协会“中表镀-安美特”优秀青年教师奖,2016年获江西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目前是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终身会员。在国际期刊杂志发表了50多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已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
坐得冷板凳,甘为孺子牛
在这个诱惑、高压、人心浮躁的时代,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十几年如一日地在实验室做实验,写枯燥冗长的论文很乏味,但在薛名山老师眼中却乐此不疲。薛名山老师说:“做一行,爱一行,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了做科研,就要脚踏实地,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最好。”面对国内科研竞争力大的情况,薛名山老师认为做科研就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要敢于有新的想法,新的创意。他的材料表面改性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自清洁、纺织、电子、仿生医学等多个领域,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平时做科研写论文,为了让自己沉得下心,避免白天的繁杂事务,薛名山老师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挑灯夜战,写论文往往字斟句酌,认真查找文献,做到精益求精。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会客厅只有两把简单的椅子,有趣的是我们在薛名山老师的办公室也只看到了两把简单的椅子,没有多余的椅子,而这使他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从而沉下心努力攀登科学的顶峰,阅尽人生的另一种瑰丽的风景。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在科研的道路上,薛名山老师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他认为自己能够取得这些科研成就,离不开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支持,尤其是团队所有人的支持。在他的团队中,薛名山老师特别提到团队负责人李文教授。李教授给了他们科研团队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环境,不会特别要求他们做什么,但是他们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十分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份内的事情,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该付出的时候都舍得付出。团队之间的默契与互助也是薛名山老师科研团队屡创佳绩的基础与前提。
薛名山老师认为自己团队里的欧军飞老师和王法军老师都是非常好的兄弟,除了在科研上互相交流沟通专业问题,平时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也都非常热心地相互帮助。例如,有时候薛老师教学科研任务紧张的时候,一些事情顾及不过来,王老师和欧老师都会主动帮忙。薛名山老师说:“团队之间不要太计较,要舍得,首先不要想自己能得到什么,要想自己能付出什么,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只有舍得付出才能有所收获。求人不如求自己,帮人就是帮自己。” 他很感激有这样的领导和团队。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一心以使之也。止如丘山,发如风雨,如此则有当今之成就。
亦师亦友,润物无声
对于学生的培养,薛老师认为应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经常找自己的研究生谈心,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告诉他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诫他们不要仅仅局限在如何获得学位,而是要关注怎样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他希望学生不仅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做事。研究生提到薛老师都觉得他是一名亦师亦友的好导师,在科研工作中非常严格,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像一位朋友一样关心他们。有学生生病了,薛老师会去医院亲自探望,在学生的聚会上,薛老师也宛如一名同龄人,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无话不说,所以于学生而言,薛老师既是一名严师,也是一名挚友,让他们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薛名山老师有一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沉稳的气质,才能让他在科研这条路上走得如此坚定而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