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艺设学院晏合敏:亦师亦友 润物无声
晏合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纸结构模型制作(图/艺设学院)
晏合敏,2002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建筑学院工业设计系。现为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交通工具设计教研室主任,从事工业设计专业交通工具造型设计方向的教学与实践研究。曾任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造型部造型主管,上海同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造型分院副院长,作为设计师,晏合敏老师曾主持设计海马汽车SMPV新普力马车型的外造型项目。主持设计了力帆汽车轻型卡车骏卡和力帆汽车中型卡车、长安汽车轻型卡车、福田汽车中型卡车、江铃汽车实业公司高尔夫球车等车型的造型工作。参与设计江淮汽车集团C级轿车,东风汽车公司微型轿车,汇重汽车集团重型卡车,长城汽车集团微型轿车、MPV等多个轿车和重卡的造型设计项目。作为老师,晏合敏老师2017年4月年带领学生李兴隆和叶爽拿下了中国汽车设计大赛最佳前瞻设计奖。
建立与学生讨论的例会制,把实验室当家
H栋105是艺设学院工业设计系交通工具设计方向的创新实验室。晏合敏老师把实验室大部分的内部设计和装修工作交由学生自己完成,他很尊重学生的意见,并且总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H105的后门有一个小院子,宽敞的石板路,长在轮胎里的花草,以及一个大大的轮胎人,无不透露着浓浓的设计专业风格。这些都是在晏老师的组织下,由学生们自己完成的,因为有一些汽车行业的公司来学校访问交流,所以他们自己动手布置了这个地方用来做整车方案设计展示。晏老师说这样做可以让公司看到昌航学生的亮点,展示出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
晏老师和自己的学生经常在一起沟通讨论,建立了“周四例会制”,各个年级的学生通过这个例会相互认识、慢慢熟悉。“因为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所以我非常看重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周四例会上,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拿出来分享,从画图技巧到设计理念,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建立起一种师兄弟之间互帮互助的关系,因此大家的关系非常融洽”。正在H105进行的1:1新能源样车,设计人员涵盖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许多大一新生参与了大四学长的毕业作品设计。晏老师认为经验的积累是根本,尤其是大一新生特别需要现场去感受。H105是一个实验室,更是晏老师和学生们学习工作的家。
耐心坚持,收获成果
讲到教学,设计师出身的晏合敏老师最看重学生能否坚持。“有些知识我对我的学生说了三遍他们可能也还不明白,但还是要讲第四遍第五遍,勤能补拙,所以坚持对于我们最重要。”他用最严谨和最真诚的态度来引领学生,他对设计的坚持和追求使每堂课都成为学生设计思想的碰撞。他说:设计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想应该首先热爱生活,其次才是锻炼好设计基本功,去实现设计的本质----解决问题。“天道酬勤”是他的教育理念,“多看,多想,去分析,去整理,去总结”是他经常提到的关键词。
谈到汽车设计的未来感时,晏合敏老师用一番深入浅出的话说明了背后的不易。面对有的人盲目追求的未来感和科技感问题,晏老师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不是说你随便设计一个酷炫的外形就叫科技感,你得关注科技的进步,你得去分析和总结当下引领潮流的汽车品牌是如何定义‘未来感’三个字的,得多花时间去尝试各种方案”。他经常带学生去看车展,带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比赛,和学生一起做设计。晏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许多他的“宝贝”。各种汽车的配件,晏老师说那都是自己和学生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有空时他会带学生去4s店或者汽车修理店门口去捡这些“宝贝”。甚至有一次,晏老师去西藏自驾游,回来时为了带上他在西藏找到的这些“宝贝”,就把自己的被子等一些行李扔了,空出位子来装这些东西。现在这些“宝贝”都放在H105,让学生们用来学习、观察。晏老师说要学好他的专业就要多看车,多摸车。多接触这些汽车配件,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车。
晏合敏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另一个“宝贝”是工作室里满满一墙的画稿——都是学生的画图作品。晏老师说学交通工具造型设计必须要吃苦。每一张图的背后是成百上千张图的积累,没有人能提笔就画,必须要有之前对车型的了解。他们需要去看各种类型的车,去总结各种车型的风格。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满满一墙的方案是学生们的努力,更是晏老师教育和催促的结果。
晏老师坦言,提高学生的执行力也是关键。如果每天在实验室待着,却没有看到成果,他会赶人的。每一个项目的开始必须要有成果出来,不存在中途放弃的情况。另外在实验室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你必须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事。这个是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规矩。晏老师非常谦虚,他总是说自己出身于设计师,对于教学需要全身心持续努力。但在学生们的眼里,他是最好的老师。
放低姿态,放大目标
从2008年设立艺设学院工业设计系交通工具设计方向开始,晏合敏和南昌航空大学这个专业方向一起成长。艺设学院工业设计系交通工具设计方向初创时默默无闻,如今已经可以在各种大赛中和清华、同济等高校较量。晏老师对此表现得颇为自豪,“我习惯于把我们的姿态放低,我只有本科的学历,我的学生入学时也不优秀,但事在人为,我们偏要以这种条件做出一番成绩”。他们真的做成了,2017年的中国汽车设计大赛,晏合敏带领学生斩获最佳前瞻设计奖,获奖学生之一李兴隆毫不掩饰地夸赞晏老师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有了成绩之后,学生也更乐意选择汽车设计这一方向,交通工具设计方向一个班20多个学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
晏老师说自己总是不满足,作为设计师出身的他渴望一直有更大的目标去征服。最初,他希望自己可以开上自己设计的车;成为老师后,他就开始设想自己可以开上自己学生设计的车;然而现在,他希望可以让自己学生设计的车挂满教室的几面墙。他说:“从前这些目标他想都不敢想,是这几年的进步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给了自己底气,让自己放手大胆去做。”
每当讲起自己学生的事,晏合敏老师脸上总是带着骄傲和自豪,就像是家长在外人面前夸赞自己家的孩子一样。而在学生的评价中,晏老师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不似传统师生的师道尊严和彬彬有礼,而是更加纯粹的惺惺相惜,这样的晏老师是朋友,是家人,是学习和生活中的导师,更是当下师生关系中不可多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