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中国江西网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校长罗胜联
启航网讯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校长罗胜联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接受江西日报、中国江西网等媒体专访,谈五年关注民生履职之路,谈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媒体链接:
1、江西日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7-03/06/content_382343.htm
2、中国江西网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7/03/07/015849466.shtml
江西日报原文:
全国人大代表罗胜联:乐为民生鼓与呼
“全国人大代表的头衔不是花环,而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若失语,就是失职。”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罗胜联与记者分享了这份履职为民的初心。
“民生”二字,成为罗胜联五年20份提案的核心词汇。大到野生动物保护、通航产业发展、土壤污染问题、中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小到小学生上课时间调整、零部件制造标准,无不与民生紧密相关。
“五年履职之路,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有勤走、勤听、勤记、勤思,才能提出有高度、有温度的建议,有的放矢地为百姓鼓与呼。”罗胜联说,五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工厂、居民区,用心倾听企业的愿望和呼声,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分析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作为南昌航空大学校长,他还将调研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借助学校每月一次的“校长约吧”平台,收集来自青年学子的声音。
“提的建议最后能成为政府决策和推动工作的参考,是当人大代表最有成就感的事。”罗胜联告诉记者,野生动物保护是他连续关注和推动的问题。2013年,他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对现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修订,此后,他又连续两年在法律细则的修订上提出意见建议,均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采纳。2017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施行。“好多建议第一年提可能不成熟,但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要有所坚持。只要是好建议,随着时机成熟,终有落实解决的一天。”罗胜联说。
(本报特派记者 杨静)
中国江西网原文:
毕业季就业焦虑怎么办?全国人大代表罗胜联这么说……
中国江西网北京讯特派记者孙娟、实习生刘晗丹报道:迈入三月,毕业季也近在咫尺。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工作不理想怎么办?成为许多毕业生的“心病”。3月7日,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记者就“就业焦虑”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江西省委副主委、南昌航空大学校长罗胜联,一起看看他如何支招。
盲目培养会使就业工作难上加难
在罗胜联看来,一所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才培养。而校友在社会的地位和认可度则是该校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罗胜联说,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专业没有特色,盲目的培养,则会使就业工作难上加难。
高校学生毕业后如何与社会全方面对接?“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实践与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罗胜联给出的答案。
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就业观
2017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临近毕业,考研、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参加工作?这是一大难题。
罗胜联建议,在校学生应利用学校各类平台,加强与社会接轨,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做好准备,而毕业生也应具备良好的就业观和就业意识,“每个选择都没错,但必须认清定位,意识到所选工作是否真正喜爱并适合。”
“就业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不适合,也可以重新调整。”罗胜联介绍,在国家鼓励全民创业的浪潮中,全国就业率总体良好。
每份职业对个人的性格及能力都有综合的考量,“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迈入社会,都应不断学习积累。”罗胜联说,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学习也是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抓住当代纷繁复杂条件下的各种机遇。
脚踏实地是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有毕业生前来咨询工作情况。”罗胜联说,旁人无法告知你这家单位是否能去,但作为个人应该明确自己想要从事的领域,“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高工资,做不到真正的热爱,那也必定不是长久之计。”
整场采访下来,“脚踏实地”成为罗胜联口中的关键词。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人成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有些毕业生好高骛远,过分看重待遇和地域。”罗胜联分析道,每个人都有美好愿望,但无论做什么,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将自身的能力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才能真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