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我们来了,只为破解你的求学之困……

来源:启航 作者:舒越 摄影: 发布时间:2016-07-25 浏览次数: 【字体:

  这是一次特殊的家访。郑州东——武陟县——大虹桥乡——大官庄村,当这张尚带着“热气”的昌航新生录取通知书到达考生刘小三手里时,全场竟长久的默然。刘小三同学,这个为了挣取生活费、刚从村子附近打工回来的孩子,手捧着沉甸甸的通知书,久久地凝视着……

新生刘小三手持南昌航空大学录取通知书与其母亲合影(摄影/舒越)

  这是一位特殊的考生。父亲亡故,母亲完全丧失劳动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家徒四壁。上雨旁风、瓮牖绳枢、身无分文……此刻用在这个孩子身上再恰当不过。可是,虽穷困,虽窘迫,虽贫窭,这位只有一米六个头的孩子,却生生用羸弱的肩膀坚强地担起了自己的未来。571的高分,超出一本线48分,河南一本招生中名列第四,终被昌航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录取,此刻,这张学校在河南的第一张一本录取通知书里,凝聚着的是多少外人不得而知的努力,还有默默和生活抗争的顽强与艰辛……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经河南手机报刊出,辗转之中竟被罗胜联校长看到。于是,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立刻被召集起来,商讨、研究,随即,在报道刊发出的第二天,由学工处副处长李建耀带队,三人奔赴河南,送上的不仅仅是通知书和慰问金,还转达党和国家对贫困生群体的关怀,传达学校对贫困生群体的关爱和社会担当,更有昌航对贫困学生这一群体的一个信念——我们绝不会让哪怕一个贫困孩子失学、辍学。

学工处相关负责人为刘小三讲解资助政策体系方面的内容

  拉家常、话昌航,彼此的距离渐渐拉近。介绍“绿色通道”、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体系方面的内容,打消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顾虑,告知求学之困能破解;阐述励志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及勤工助学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孩子树立人生之志、发愤图强;一一讲解孩子所在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名师名家、品牌专业、重点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就业情况,帮助孩子懂得要有术业之长、事业之本,这才是重中之重,毕竟“输血远比不上造血”。

  ——“看着天空飞过的飞机,萌生出对航空的兴趣,这是我选择南昌航空大学的初衷。”“希望这样一份朦胧的好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最终成为扎根你内心深处对航空的热爱。”

  ——“四年后我想考研究生呢。”“嗯,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持续保持备战高考的状态,继续勤奋努力,相信你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同一个宿舍应该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吧?我想和他们相处融洽。”“是啊,从原来的‘同乡’转变为如今五湖四海的同学,要学会适应。真诚待人,人亦会真诚待你。碰到问题和困难了,就主动找辅导员和学生军训教官,他们会给予你帮助的。”

  ——“哪天开学报到啊?”“9月2号开学,请准时来报到。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到了学校,从大一开始就安下心来学习,学校会一直关注着你。”

学校工作组与刘小三及其母亲合影留念

  抛开了上学难的顾虑,刘小三同学竟打开了心扉,和昌航老师们交流起了他所憧憬的大学校园生活。一问一答间,时间在悄悄流逝,昌航人的心却越发靠近了。告别前,李老师不忘叮嘱,打工同时要注意身体并适当加强锻炼,闲暇之时也别扔了课本,可以夯实下知识点并多读些课外书籍,是家里的顶梁柱了,要照顾好妈妈……学习的,生活的,身体的,一一叮咛、声声嘱咐,温暖在心中流淌、笑容更加灿烂。带着不舍,刘小三同学与我们挥手道别。是啊,挥手,挥别昨日的困苦,保持着心中这份坚毅与自强,向着明天,进发。

  记者手记:

  没有苦苦的倾述、没有咸咸的眼泪,他的脸上,挂着的总是阳光的微笑。心若向阳、无惧忧伤,大抵如是。当,那份满载着汗水、拼搏、苦涩、辛劳……各种滋味交织于一处的通知书送达刘小三同学手上时,是那样沉甸甸,细细读、慢慢看,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竟这样不自觉地弥漫开来。静默之后,是现场响亮的掌声,为了这个孩子的不易、坚持、顽强。家访期间,恰河南手机报记者陪同社会爱心人士张先生前往看望慰问,声声鼓励、满满期待,说不尽是加油、道不完是自强,的确,男儿当自强!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现场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啊,你永远无法选择你的出身,但你可以做到改变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字字珠玑。由最初的他助,到学会自助,再到明白感恩、懂得助他,三种境界的递进中,造就更好的自己。

转身回屋,忽地又跑出相送,来回三次地道别。挥挥手,刘小三同学,咱们昌航见!

 

  新闻链接:河南手机报 http://www.hnsjb.cn/content/tuijian/20160721/45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