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立德树人】航制学院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来源: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作者:方平 摄影: 发布时间:2016-05-09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对毕业生工作后的调查中发现,毕业后10—20年的学生,大致可分三类:创新型研究人才约占10%;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管理人才约占70%;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约占20%。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时间普遍延长,由原来的2—3年延长到5—6年,岗位适应时间的延长增加了企业的培养成本,也不利于个人的提高与发展。其原因在于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目的性不强、专项知识和技能不足。鉴于上述原因,航空制造工程学院提出分层培养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学院荣获国际授权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颁发的创新成果奖

  求真务实,不断完善教学改革措施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在分析生源状况、师资结构、教学和实验条件等情况后决定将在校生分成“研究性人才”、“工程应用人才”、“复合型人才”进行分类培养。

  从新生中选拔基础知识较好、有一定培养潜质的学生组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实验班即“春晓班”。培养各专业方向基础理论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型人才。学院在2009年率先在材料成型专业试点,目前已在全院各专业铺开。

  从大二学生中选拔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将来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学生组建“应星”班(该班后于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卓工班”并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一线工程师班。在实施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引进“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加快人才培养进程,使毕业生在3—5年即可成为工程一线的卓越工程师。首届“应星”班从2009级焊接专业的学士选拔组建。

  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管理、人文、前沿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知识学习,力争使毕业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改班的管理方面,强调抓入口、严出口、重培养。教改班的选拔都经过个人申请、已有成绩复核、笔试、面试、审核、公示程序;教改班采用滚动淘汰制,凡每学期补考二门以上(含二门)或一门挂科、学分绩排名倒数2名的同学将退回原班级学习,平行班中学分绩排名前2名的同学可通过个人申请、学院讨论通过后进入教改班学习;学院选拔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科研实力强的副教授(或博士)担任班主任,航制学院向其它相关学院推荐教学能力强、认真负责的教师为教改班授课。航制学院在教改班同学的奖学金评比、入党、三好评比、研究生推免等方面专门划出一定比例或指标,以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院学生在航空企业上课

  紧扣源头,不断加强教学课程改革

  任何教学培养模式的实现要依靠课程教学体系的支撑,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春晓班的课程设置中,除加大常规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外,增设了传热传质学、航空发动机概论、飞行器概论、逻辑学、可靠性工程、萃智技术与创新方法等课程。推荐了60本课外读物,开展读书研讨会。保留传统的实践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三小”及各种学科竞赛,设置“春晓”班创新基金为学生科研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基础理论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拔尖新型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应星班”(“卓工班”)的课程改革,课程设置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工程系统的思维训练,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学院将重点放在对专业课的整合上。将原来相对分散独立的专业课以工程应用、产品制造为核心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将材料焊接与工艺设计相结合、将设备课与设备维修相结合,将焊接方法与产品创造相结合等等,让学生学会针对产品制造,选择相应的焊接方法、工艺、设备。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邀请相关企业参加教学。加大学生的认知实践力度,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确保“应星班”(“卓工班”)的学生有累计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或实习。

  在对平行班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课外,还增加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学科前沿知识讲座和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促进学生加大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为了顺利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保证培养质量,学院成立了相应的教学指导小组。制定了“春晓班”与“卓工班”管理办法,明确了实验班的选拔、组织和管理及在培养过程中实施的淘汰分流原则。制定了激励措施及相关奖励机制,奖励学生争优创优。完善了实验班班主任和学业导师的配备。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学院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条件建设,先后与“广东鸿图”、“广州毅昌科技”,“温州超达”、“南方动力”、“江铃”等企业签订共建“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协议,引进企业的资源和设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完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与南方动力集团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共建实验室,模拟现场工程环境,实施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学院支持教师到企业实习培训、挂职锻炼、开展产学研项目。同时,我院在不断探索实习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各类实习的管理和指导,定期走访实习基地,大大提高了实习效果。

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

  深入总结,不断收获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实行分层教学真正受益的是学生,学风大大好转,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景象。教师普遍反映给“教改班”上课是一种享受。在对我院三届春晓班的毕业生的统计表示,学生四年来的成绩单,基本都是80分以上,英语四级通过率达100%;考研率75%,达到国家录取线超过80%,达到国家录取线的学生中有近50%进入“985”和“211”学校深造;“春晓班”同学各项科技活动的参与率大于60%,校级以上获奖率超过40%,这些奖励中,其中科技创新类奖项占了近一半。

  “卓工班”的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就业率高达100%。国际焊接工程师通过率高达80%,两位同学工作三年就已成长为主任工程师,多名毕业生在3年内成功创业。

  学院将以实施分层次教学为契机,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和论证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对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分级实验班组建以来,学院教学成果较为显著,获校级教学成果奖四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2015年9月焊接工程系获国际授权(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授予的创新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