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航师表】记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郑华盛教授
编者按:为了隆重庆祝第30个教师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我校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启航网将陆续推出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传递昌航正能量。
(摄影 张春晨)
患癌5年不舍讲台,为灵魂燃烧生命的行者
——记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郑华盛教授
郑华盛,男,1966年4月出生,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校计算数学硕士点责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校“教学十佳”称号获得者,数次荣获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9年郑华盛教授被确诊为肾癌。5年来,他以癌症之躯坚守三尺讲台,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一个人,一支笔,一辈子,一生情。他的座右铭:既然选择了灵魂的事业,就要为灵魂燃烧生命。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郑华盛教授曾先后任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工程系数学教研室主任,信息与计算工程系副主任、数信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作为曾经的中层干部、骨干力量,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迎接教育部评估时,作为院领导的他和全院同事日日夜夜奋战在教学一线,为学校数学类课程教学顺利通过评估检查做出了巨大贡献。日常管理中,一些十分琐碎的事务,他都经常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确保工作高质量完成。数信学院是一个公共基础课为主的学院,师资短缺导致教学任务异常繁重。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他从来都是带头承担大量工作任务。从事高校数学教学二十多年,郑华盛教授对教学工作及教育规律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但每次上课他仍要认真准备,特别注意知识的更新,了解学生需求,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带进课堂,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课外辅导及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即使目前身体仍处在大病恢复期,但鉴于数学类学科的特殊性,他坚持以板书教学为主,上课时经常累到大汗淋漓,全班学生经常会悄悄湿了眼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多年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积劳成疾,无情的病魔还是降临了。2009年,郑华盛教授被查出双肾患肿瘤,经确诊为肾癌。学院上下无不叹息,部分教师自发星夜兼程赶赴上海去探望、照顾他。在住院期间,他却仍一直关心学院的工作;出院后不顾虚弱的病体,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成绩顺其自然,淡泊名利心如水
郑华盛教授曾获校“教学十佳”荣誉,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曾获得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多次获校优秀主讲教师荣誉及校一等优秀教学质量奖,每学年的学生评教成绩都名列前茅。他带的硕士研究生,不少已经攻读博士研究生,有的已经在美国学习生活。近年来,他主持省教学改革课题若干项,参与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多项,第二主编《线性代数》教材和《高等数学学习引导》辅助教材各一本,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得过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负责的数值计算类课程教学小组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他撰写和发表《数值分析》、《高等数学》及《线性代数》方面的教学研究论文多篇,独立指导本科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一等奖一项。
郑华盛教授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完成教育厅科技项目一项、教育规划课题一项,主持完成博士启动金项目一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省(部)级及校级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国内外核心期刊20余篇、EI和SCI收录7篇。
淡泊名利心如水,无欲则刚得人心。面对这些成绩,郑华盛教授儒雅一笑: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而已,作为一个教师,教育动机、教育情感和教育行为岂能为名利所左右?
潜心向学,甘做寂寞的麦田守望者
在当下大学教授、博士们动则学术著作等身、科研论文汗牛充栋、科研经费以百万计的高校,郑华盛教授的学术科研并不算惊天动地,但他说,心安。“廉洁所持,道之所存”。他常常告诫自己和年轻教师,在量化考核之下不要丧失学术底线,不要热衷于短期内制造学术泡沫出名,不要去抄袭剽窃论文评职称,不要去无底线地跑要国家基金捞实惠,那是对大学教师名号的矮化。学术论文,他通常思考成熟了才会去发表,滥竽充数的文章,他宁愿不做。基金课题,他通常深思熟虑,能预见可以切实发挥作用的前景才去申报;申报过程中,他从不去到处跑关系,趋炎附势,迎合潜规则。
为了教好书,讲好每堂课,他把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查资料、备课上面去了。数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做学问,兢兢业业培养学生,从不违背学术道德,从不接受吃请和收礼,始终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他总是认为,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做一名人民教师,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郑华盛教授让我们知道,对于教师,踏踏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教书其实是一种高境界,是一种健全独立人格的体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郑华盛教授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多年来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进行课程建设、参与科研项目,默默地帮助他们成长,这点点滴滴,令青年教师们备受感动。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郑华盛教授之所以在当今浮躁之风渐盛的大学校园中,甘于寂寞,默默奉献,不求闻达,就是因为他抱定了为人、治学和育人务必统一的宗旨。正所谓“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
爱生如子,视如己出
陶行知曾经告诫老师们:“爱满天下,爱生如子。”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但是,在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的当下校园,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而郑华盛教授以春风化雨般的情怀关注学生的成长,以严慈相济的关爱赢得学生信任,以真诚无私的言行博得学生爱戴。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他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常常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循循善诱、言真意切,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年来,郑华盛教授一方面对学生们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有加。曾经,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所教13级某班一名女学生身患骨癌住院,便立即主动联系前往医院看望,并以自己患癌症的切身体会安慰学生,使她能正确对待疾病并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给予了她力所能及的经济帮助。他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生的成长问题。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会经常找他们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意义等角度对其阐述学习重要性,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为之分析学习落后的原因,鼓励他们重塑学习自信心。不知有多少学习困难生在郑华盛教授的帮助下,慢慢地找回了自信,渐渐地有了学习的兴趣,开始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些无法量化考核的“成就”虽然平凡,却显得弥足珍贵。
教师如烛,师德如光。郑华盛教授,一个癌症患者,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爱党爱校爱祖国的情怀、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为无数学子的人生发展,为祖国教育事业的腾飞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同郑华盛教授交谈,他有说有笑,非常乐观,丝毫看不出是一个癌症病人,精神状态跟正常人一样。他说,几十年来在学校待惯了,跟学生们待惯了;离学生们远,心里就难受;跟学生们在一起就是此生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