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出发】强化协同创新 加快内涵建设 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启航网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回顾和总结“十二五”以来我校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方面的成绩与经验,正视问题与不足,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明确和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举措,推进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发展,12月25日上午,我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召开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校领导傅克刚、余欢、黎明、王玉芝、罗胜联、唐星华出席大会。会议由副校长黎明主持,各教学学院书记、院长、分管学科科研工作副院长、教授、博士及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负责人参会。
校领导傅克刚、余欢、黎明、王玉芝、罗胜联、唐星华出席大会。
会上,副校长罗胜联作了题为《强化协同创新 加快内涵建设 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主题报告。报告对“十二五”以来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和回顾。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学科规模稳步扩大,初步建成了层次分明、相互支撑的学科群,奠定了内涵发展的学科基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交叉渗透,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改革学科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学科创新团队建设带动学科发展。科研工作成效突出,基础研究快速增长,应用技术研究实现突破;积极推进基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国防科研领域延伸,重大项目取得突破;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行业及地方经济;人文社科稳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迈出新步伐;强化科研规范管理,孕育浓厚学术气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学校在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表现为:高层次领军人才仍严重不足,缺乏重大项目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学科特色尚不明显,博士点尚未突破、学位授权层次有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程度较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能力较弱,学科、人才、科研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尚未有效构建、协同要素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学科与科研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等。
副校长罗胜联作了题为《强化协同创新 加快内涵建设 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主题报告。
国家对高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协同创新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以及省委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新部署,成为了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发展的立足点和指导思想,为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报告指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即以科学发展统领学科建设全局,以加强内涵、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协同创新、提升质量、注重效益为原则;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团队建设为抓手,以高水平科技成果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国防科技和航空产业发展需要,服务和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学科结构,凸现学科特色,健全协同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科研水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扎实基础。这一指导思想具体体现在8大任务上:一是力争博士学位授予权,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二是大力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点申报与建设,优化学位点结构;三是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和承担重大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的能力;四是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推进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五是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内外协同创新机制,以创新方式变革推动学科与科研内涵发展;六是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科、人才、科研等协同要素的国际化水平和学校影响力;七是以创新质量和水平为导向,快速推进学科与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八是完善机制,推进学科与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
各教学学院书记、院长、分管学科科研工作副院长、教授、博士及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负责人参会。
针对8项任务,报告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主要举措,一是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大力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建设学科创新团队等措施,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二是明确学科定位,进一步强化特色、提升水平,力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强化诚信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良好氛围;四是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建立实验室资源管理调配新机制等,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的快速发展;五是通过加强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等,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六是策划高级别大项目,推出高水平科技成果;七是建立服务航空国防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并优化其运行模式,以服务行业产业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八是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罗胜联指出,目前学校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始了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进程;希望全校上下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推进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会上,研究生院、科技处、科技园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对会议相关材料进行了说明。副校长唐星华宣读了对2013年学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优秀团队和个人的表彰决定。四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表示学校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令人鼓舞和振奋,学院和个人都将共同努力,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贡献力量。
下午,参会代表分组,认真讨论了大会主题报告和关于学科、科研管理、技术转移等文件的征询意见稿。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校长余欢在总结讲话稿中谈了几点意见。第一,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突出地位和核心作用,把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与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来对待。第二,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重在服务需求、凝练方向。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凝练学科方向,要牢记大学使命,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科研工作的关键是认识和解决科学问题,掌握关键技术。因此,我们要学会思考,在学科领域如何凝练出既兼顾存量又前瞻增量,能够跟踪学科前沿服务需求的学科方向;在科研方面,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掌握哪些关键技术,关键技术的突破点在哪里。第三,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重在突出重点、彰显特色。要科学谋划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自身比较优势,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确定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发展重点;突出建设重点学科,积极发展应用性学科,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力争办出特色和水平。第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贵在潜心积累、持之以恒。要在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明确其长期性和系统性,确立科学的学科发展水平与学科建设成就的评价标准;同时,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分别建立涵盖科研诚信和学风、创新质量与贡献、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科学传播与普及、机制创新与开放共享等内容,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
余欢强调,现在学校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协同创新,加快内涵发展,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