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问鼎第十三届挑战杯江西赛区决赛冠军
在挑战梦想中展现青春正能量
副省长曾庆红认真听取我校特等奖作品负责人陈婧倩同学讲解作品。(摄影 校团委)
闭幕式上,唐星华副校长代表学校从团省委书记曾萍手中接过了挑战杯会旗。
(摄影 校团委)
代表团全家福。(摄影 校团委)
首度折桂: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6月2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在江西财经大学落下帷幕,江西人民省政府副省长曾庆红出席闭幕式。全省共有56所高校的317件作品入围赛区决赛,最终,我校代表队以两项特等奖、三项一等奖,总分450分的成绩,获得了赛区决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分获二、三名。从分区赛赛制设置以来,南昌大学作为绝对霸主,长期垄断冠军宝座,我校代表队历史上最好成绩是承办第十届省赛时创下的第二名,在本届比赛中能够克服客场参赛的不利局面,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超乎了许多人的意料。然而,如团省委学校部李菲部长所言:“一家独大并不利于全省挑战杯竞赛水平的提升,南昌航空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此次夺冠,实在情理之中”。
我校代表队以两项特等奖、三项一等奖,总分450分的成绩,获得了赛区决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此外,我校团委还获得了最佳集体组织奖、颜琼老师获得最佳个人组织奖、于润桥等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项目《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得到了南昌青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意向投资两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还获得了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西赛区决赛的承办权,闭幕式上,唐星华副校长代表学校从团省委书记曾萍手中接过了挑战杯会旗。
瓜熟蒂落:实践育人终有成
党委书记傅克刚大赛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调研。(摄影 罗晖)
校长余欢、副校长罗胜联、唐星华等参加挑战杯项目校内评审。
(摄影 校团委)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抓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逐渐形成了“立足第二课堂,以专业学科支撑为基础,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导师制为技术指导保障,以基地孵化为手段,以竞赛参与为牵引”的一体化进阶式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模式,并搭建了以大学生学术沙龙、“三小”科研立项、优选项目入创新创业基地孵化、构建“校-省-国”三级学术科技竞赛体系、航大英才创新骨干班等一体化进阶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综合平台。
科技竞赛结果有着偶然因素的存在,一次两次的零打碎敲或许能换来暂时的成功,但绝不能得到持续的、全面的成绩进步。而有了科学合理的系统设计与制度安排,在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取得成绩也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此次参加省赛的10个作品全部是从320项三小课题中遴选出来的,并被优选为首次设立的“挑战杯预研项目”行列,共得到20万的专项经费支持,此外,项目还被优先安排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内进行孵化,在场地、设施、条件等方面得到了有效保障。
挑战梦想:师生共传昌航正能量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首先,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党委书记傅克刚为了给同学们创造更好的研究条件,多次到创新创业基地视察,并亲自协调,努力争取江西省人保厅的政策支持,为同学们孵化科研项目成果打开新的大门。当得知挑战杯校内评审会即将举行,余欢校长推掉其他的公务安排,欣然接受邀请,亲临现场指导。他提前调阅申报书、认真听取同学汇报、耐心提出修改意见,和其他专家一起,为同学们取得好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其次,校团委及学院团委按照学校指示,精心准备、科学谋划,顺利完成各项备战参赛工作。学校团委提前半年启动了备战参赛工作,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第十三届挑战杯(江西赛区)竞赛南昌航空大学备战参赛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共有八个工作组,按照八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稳步有序地推动工作,大到项目的遴选评审、小到答辩同学的发型服装,都有专人跟踪、专人指导、专人落实。
决赛评审专家认真评议我校特等奖作品“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 (摄影 校团委)
参赛队员在指导老师帮助下进行作品赛前调试与准备。(摄影 校团委)
当然,最需要提及的是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为了梦想而付出的艰辛劳动。作为技术指导小组与后勤保障小组组长的颜琼老师,为备战参赛工作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一边是两岁的孩子需要照顾,一边是同学们急切的作品修改需要,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备战参赛工作中。测试与光电学院于润桥老师平时工作较为繁忙,都是在夜晚抽出时间指导团队开展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当听说挑战杯竞赛注重作品的市场前景与经济价值,他不辞辛苦,亲自远赴四川,与用户洽谈,带回了项目组急需的产品使用报告。作为智清洁群项目团队的负责人,航制学院的胡锦扬同学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在作品研究中,智清洁群项目团队一度遇到经费问题,他自己从微薄的生活费里拿出钱来购买急需的材料,直到从校团委处的办公经费中借支2000元,才渡过难关。像胡锦扬这样的同学还很多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了诠释了昌航“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传递了昌航大学生挑战梦想的青春正能量。
省赛决赛当天是六一儿童节,没有一个专职团干部、指导老师请假陪伴孩子,他(她)们都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决赛现场,我校团队精神饱满、组织有序、准备充分、配合默契,获得了评委、组委会及兄弟高校团队的一致好评。
任重道远:期待国赛再创佳绩
展望国赛,任重而道远。2011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国赛中,我校获得三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名列总成绩全国第54名,一举进入挑战杯发起单位行列。2013年省赛的帷幕已经落下,而国赛作品的遴选与作品报备工作马上迫在眉睫,按照挑战杯组委会的规定,每所高校最多只能报送六件作品,我校作为挑战杯发起高校,可以有三件作品直送国赛,三件作品通过省赛组委会报送。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我校要想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面临很多挑战,如:省赛夺冠后,大家期望值过高,会对国赛有着更高的要求;国赛参赛队员思想容易麻痹,被省赛的成绩冲昏头脑;全国院校投入巨大者众多,我校后发优势逐渐丧失;我校在本届比赛中的项目布局未尽合理,过多作品集中在科技发明B类;我校本届比赛力推的化学类项目与东道主苏州大学的优势学科有冲突。
压力即是动力,挑战蕴含机遇。我校代表队正集中尽力、积极备战,力争延续上一届的好成绩、力保“挑战杯发起单位”称号、力图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与实践育人工作再立新功、再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