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以身立教 快乐传道授业—记江西省第七届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王卫东
他,获得许许多多表彰奖励,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台毫不动摇;他,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却在学生眼中不断发光发亮;他,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但是青春依旧,快乐如初……他的方形镜框下永远都绽放着最亲和、最温暖人心的笑容。他便是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老师王卫东,春晓班《高等数学》等课程的优秀主讲老师。
兴趣点亮人生,激情燃烧岁月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理想是人生最好的指路明灯。
1978年,正值初二的王老师阅读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两篇文章--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和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自此便迸发了他对数学的无限热爱,也使得他更加发奋图强。那时他便暗自下定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这个理想一直指引他勇往直前,不惧艰难困苦,他的热情也开始在他的人生之路大放光彩。直到现在,对数学的那股激情还在燃烧着他的岁月,逐渐影响他的学生。
在1985年,王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并在国家首个教师节当年分配到我校任教,从此开始走上人生的另一历程。提及自己读大学的经历,王老师兴奋地说:"我很感谢自己在南京大学受过的教育,那里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学习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当年读书时养成的好习惯,比如多看课外书、自由快乐的学习等我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摈弃过,甚至还教授给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王老师还说当时的他们并没有受到物质世界的诱惑,大家就是一起钻研题目,专心学习,没有什么其它的娱乐。他很怀念那段读书的时光,至今他都很热爱看书,对此有着源源不断的激情,这种激情点燃了他的人生岁月。
接着,工作了十多年的王老师在1997年又重新走上了学习之路——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读研究生,不过这次的读书旅程可没有当年那么轻松了,为人师表的他认为这次“学习之旅”更重要的是多看看和多学习,希望自己能多感受到其它不同名校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在那时,北航周围的高校里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或欣赏校园里面美丽的景色,或感受各个学校不一样的人文情怀,或浸润着不同学校的文化气息,吸收它们的精华。王老师就是用这种不断学习的热情来引导自己人生的方向,去影响学生。
数学对他的吸引鞭策他不断攻克难题,对学习和工作产生的无限激情更是把自己的青春和岁月燃烧得越来越旺盛。学海无涯,乐而不疲,这便是王卫东老师,立足三尺讲台几十载,却从未懈怠,他说,教师就应该把人类的知识财富演绎好再传授给学生。
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
当笔者去采访王老师时,他还在上课,透过门上的玻璃,只见教室里的四块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白色的粉笔字。天气炎热,汗水已经把衣服浸湿,右手在黑板上写字,左手在擦拭黑板,根本无暇顾忌那流到脸颊的汗水。讲台下的学生都认真地听,仔细地记,生怕错过一点东西。下课了,还在为老师庆幸,终于可以喘口气,却没想到下课铃声还没响完,他就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看来,王老师在学生中的人气真的很高。
当被问到如何定义师生关系问题时,王老师颇为自豪地说:“在学生眼中我从来就是很亲近、和蔼的人,学生们都认为我凶不起来,还给我取了个外号叫‘东哥’。”沉浸在回忆中的老师还提到去年有一个班的毕业生做了一件让他很感动的事情:在他们设计的班级文化衫上画着一个人,手上拿着一本《数学分析》的书,旁边有一句话“东哥来了”。毕业的酒会上,每个人都穿着这件衣服一个个的向自己敬酒。当时就有其他老师非常羡慕,说学生对他真的是很喜欢、很敬佩。而王老师就说,老师之于学生,就是用十二分的真诚收获百分百的回报。
王老师和大多数学生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代沟,而作为老师也是经常用学生的心理来看待问题,与他们换位思考。课堂上他们是师生,他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课后,他们是无话不说的朋友,不论生活和感情。这也许是天底下最和谐的师生关系。
今年教师节,许许多多的学生给王老师发了祝福的短信,有毕业的也有没毕业的;有现在任课班级的学生,也有曾经任过课的;有记得起来的,也有没有印象的;有署名的,也有没留名的……王老师把这些短信一条条地翻给笔者看,笔者也被他们之间这种浓厚的师生情感染了。风雨润代代桃李,黑白画数载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有一次,有个家长找到王老师说想请他做自己女儿的考研辅导老师。老师很奇怪,他并没有教过这位学生,怎么家长就找过来了。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家长手下的一名职员是王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经过这名职员的推荐说老师很负责、课教得好,家长便找过来了。对此,王老师也很感慨地说:“好老师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传颂出来的。”品德好的人,不需要自己做广告,名声也就自然而然地流传出去,被越来越多的人称赞。
王老师很注重细节,他认为“细节决定品德”,以小见大,从小事情的处理方法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老师的“车龄”有七八年,可是他们家的罚单总共不超过一千元。其实生活上总是有那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它们加起来便会构成大事,所以他经常教育学生多观察生活,注意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一点一滴慢慢积累,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人。他在学生面前更是起表率作用,经常说“言传不如身教”,许许多多的小事、细节都是他自己在做给学生们看,教给他们怎么做,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述。
王老师不止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在其他老师的眼中他也是很有魅力的。在采访之前,笔者就看到别的老师向王老师询问上课的进度和上课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王老师说经常有年轻的老师过来咨询他一些讲课方面的问题和交流经验,他都会很热心的为他们解答,见贤思齐或许是老师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而王老师也从年轻的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老师读本科期间有一个同学很喜欢阅读文史哲方面的书,在他的影响下老师也爱上了这方面的书,老师觉得这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自此,他现在还一直坚持大量阅读文史哲方面的书籍。
在王老师家里藏有这样一瓶茅台酒,这瓶酒对他来讲意义深远。这瓶酒是990711班的学生在毕业那一年用班费买了送给他的。王老师说,他和同学们约定要把酒封起来等到十年相聚的时候再和同学们一起打开品尝。十年之约马上要到了,大家都惦记着这瓶酒,想必酒的醇香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浓了,像极了他们之间的师生情,也是越来越厚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往,然心向往之。
现在,王老师还坚持在教学岗位,似乎在那里扎了根,用自己的力量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荣誉也越来越多,比如第七届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连续两次获得我校“教学十佳”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荣誉、还有“昌航之春”教学个人奖的提名等等。面对这些荣誉,他并没有止步,只是不断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把握现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培养学生。
王老师积极地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为学生和其他一些年轻的老师树立了好榜样,享受与学生交往的快乐,这便是他——积极以身立教,快乐传道授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换来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敬仰,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有所作为,这恐怕是老师一生最大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