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信学院科研成果少、就业难僵局终被打破
启航网讯 2011年以来,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科研工作捷报频传,开创学院历史新纪元。其中,科研课题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并达到5项之多(其中地区基金1项,青年基金2项,天元基金2项),项目总金额超过100万元;科研论文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其中 SCI、SCIE、EI收录论文11篇,权威核心期刊(A类)1篇。
为破解科研成果少僵局,2011全年学院多措并举:一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全院教师的科研育人观念,倡导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譬如教学之余,多位教师组成若干科研团队,定期开展学术讨论;二是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在科研日常规章制度上提出明确要求,将其强化细化,确保可操作性,并坚决落实到位;三是邀请知名专家,就教师如何结合基础学科特点做好科研举办学术讲座,营造科研氛围;四是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来院应聘者络绎不绝,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教师队伍科研攻关能力大增。
从2011年开始,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本科生就业难题亦得到有力化解。学院2008级毕业生总人数为107人。截止12月中旬,学院于2011年7月赴苏州高博的59名2008级本科学生,已经有50多人跟长三角地区多家IT企业签约,月薪均在3500元以上,不少同学月薪已达到4500元左右,好几位同学得以进入世界500强公司工作。该就业数量和质量,环比数信学院历届学生情况,可谓云泥之别——就目前时间节点而言,与2007级学生同期相比,已就业人数比例为之10倍。除以上50多名学生已经签约外,尚有30余人正积极备考研究生考试。至此可以说,困扰学院数年的就业难僵局终被打破。
鉴于毕业生就业艰难,学生专业思想亦不稳定已经成为困扰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1年初开始,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学生政工干部远赴浙江、广东、上海、江苏、湖北等地,走访调研省内外多家企业、兄弟院校,权衡分析之后决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藉之化解就业难题。事实证明,通过与校外机构的联合,使得数学类专业学生在充分发挥数学优势的基础上,与其他应用型学科或技能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符合当下院情实际的,是符合大多数学生心声的;于数信学院而言,的确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挖掘的措施。
2011年学院也优化了本科生专业设置,旨在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注:新增金融方向)专业,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生源质量大大提高。专业设置的优化、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于学生就业、考研工作无疑也是一个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