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马维野司长来校讲学
启航网讯 6月8日下午2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马维野研究员做客“卧龙人生”文化讲坛,在逸夫楼学术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校刘志和副校长主持,江西省知识产权局王军副局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冷鲁及我校400余师生参加。
首先,马司长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的类别、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知识产权的价值体现和知识产权概念的混淆等5个方面简述了有关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其中关于知识产权中的“知识”乃“智慧”之义,马司长还就好莱坞巨制动画片《花木兰》及《西游记》为例,简述花木兰和西游记故事本身属于中国,但是美国人运用智慧使之成为了他们的知识产权。“知识”与“智慧”的不同可见一斑。
马司长又指出自主创新中的“自主”与自主知识产权中的“自主”不是同义词,自主创新中的“自主”是以自己为主的研发活动,但不等于独立自主、自我创新。而自主知识产权中的“自主”是指权利人对享有的知识产权的排他性权利。所以拥有自主创新成果并不等于拥有知识产权,也不能排他性的享有自己的创新成果。要想拥有自主创新成果并能排他性的使用,关键在于是否获得法律的保护,即应该积极的申请知识产权,获得法律的保护。媒体中经常出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表达是不当的,因为自主知识产权中的“自主”就已经含有拥有之义,自主的必然是拥有的。
第二,马司长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行了解读。第一,认为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是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主要目的之一,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道构成了制定战略纲要的目的。第二,分别就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提出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科学理念,它们之间是源头、目的、手段和基础的关系。第三,认为企业应该冲破认识误区,勇于做知识产权的主体,真正实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三、马司长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界定并不准确。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物质也是文化而且凡是文化都是财富,事实上,物质是文化的载体,不能和文化相提并论,财富也不是文化的特有属性。文化有多种,所有的文化的总和便是社会氛围。文化具有传播性、习惯性、财富性等特征。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于尊重知识传统、重视荣誉精神等,应该关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以引导从而便于自主创新社会的建立。
第四、马司长指出,当今中国存在教育文化束缚创新、缺乏宽容、短于首创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本质,其本质在于鼓励竞争、保护垄断,不仅仅是激励创新。所以我们要树立起竞争意识,营造自主创新社会氛围,同时,也要彰显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以诚信立誉。还要培育法制观念和倡导人本主义。倡导人本主义具体表现为尊重人的首创精神、尊重人的智力成果、尊重人的心理需求。
马司长报告中多处引用今天报纸网络中与知识产权相联系的新闻为例进行论述,由浅入深,让我们受益颇深。最后,马司长为讲坛题词:“保护知识产权,享受智慧人生”。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