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教学 培育创新人才br——font style=font-size:14px访中科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神州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font
启航网讯 记者:戚院士,您之前来过我们学校吗?您此行对我校有什么印象呢?
戚发轫:刚到学校的时候,第一印象肯定是校园非常漂亮,确实在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都很快,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备。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们作的报告会,让我感觉到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非常期望了解航空航天这方面的发展情况;报告会上的会场秩序也非常好,大家都认真在听,更让我感动的是,很多同学为了听讲座在会场里站了两个小时;在会上,大家都产生了共鸣,有些同学更是提出了很有深度的问题。学生们这么强烈的求知欲,这么好的纪律,这么高的水平,都能够说明整个学校的素质非常高。
记者:现在的大学教育都较为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您认为什么是创新?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戚发轫:其实创新并不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如果一定要去做一个前人都没有做过的事情,那是发明不是创新。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做不了,这是攻关,而我们能用跟外国不一样的做法做到,那就是创新。创新应该是用自己的办法,解决在工作当中遇到的事情,别人用金属做材料的,我们用非金属做,这就是一种创新。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开阔的思维,要敢想,不因循守旧。我常跟年轻人说“心比天高,脚踏实地”,要有大胆的想法,但一定要扎实去做。当然要创新必须要先会去继承、借鉴别人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要先打好基础,才能做到推陈出新。
记者:您对高校创新意识的普及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什么建议?
戚发轫:能力始终是靠实践去培养的,想要完全在书本里头培养到创新能力,我觉得不太可能,还是要通过接触实践,看实践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说在航空材料领域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经过调查研究去解决,才有可能想出跟别人不同的办法,有所创新。所以我们现在不能盲目地创新,我想创新应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才会出现的,即使是理论创新也是如此。没有经过实践,凭空提高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好书本知识,接触实际,了解实际需求,然后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我觉得产学研相结合很重要,南昌航空大学有比较好的条件,能在地缘上依托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他们在材料上、工艺上遇到的问题学校要是能帮助解决了,就是一种成绩,一种创新。
记者:我校师生具有较深的航空航天情结,今年还是我校的航空特色建设年,您认为我们要投身于航空航天国防事业,应具备哪些素质?
戚发轫:我认为首先必须要本人想干这个事业,热爱这个事业。现在不像我们的那个年代了,不一定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主要是听从组织的安排。航空、军工行业可能很苦,报酬很少,研究很困难,许多人不一定愿意选择这个发展道路。但是一旦你选择了航空国防事业,就要干到底。信念是最重要的,有理想肯坚持的人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同时,还要学会在岗位中学习。在学校里的学习只能是打好个基础,老师不可能帮你解决所有未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其实我原来是学航空的,什么是航天不知道,去搞导弹了后来什么是飞船也不知道,在工作中是学无止尽的。所以想要真正投身航空航天国防事业并有所成就,还需要多干多学,多实践,在岗位中成才。
记者:您对大学生的学习规划有何建议?
戚发轫:我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这么说,希望你们能在大学里把学校规定的事情都做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基础是不行的。基础概念掌握好了,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才好解决。
记者:您对我校大学生培养工作有何建议?
戚发轫:提高教学质量是最重要的,教学质量的问题在中国高校中普遍存在。我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走过了一种规模性的发展,现在应该是走质量性发展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