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助推我校大学生创新与实践热潮
启航网讯 3月23日下午,由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小组(后简称:测光创新小组)、校团委、共青团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委员会及国家级大学物理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系列讲座之二在教学楼F102举行。本讲座主题为“创新利器——TRIZ(萃智)理论”,主讲者是关注萃智理论多年、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陶友青教授。来自全校多个专业的学生到场观摩。讲座在殷切的期待和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序幕。
陶老师用翔实的图表和案例为在场的学生逐步揭开“TRIZ”的神秘面纱。“TRIZ”直译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它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提出的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在前苏联、美国、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广泛应用,解决了成千上万个科研难题和新产品开发创新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创新利器。
我国于本世纪初引进萃智理论,目前,其推广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家科技部仅在四川、黑龙江两省进行试点。讲座过程中提及的“微笑曲线”展示出由于缺乏自主核心技术,我国企业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尚处于“高污染、低利润”的粗放低效的竞争状态。因此,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我校于今年3月12日正式成立测光创新小组,旨在培养一大批有“能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优秀新型创新性人才,这与我校正在开展的“三小”竞赛活动不谋而合。而此次系列讲座的举办,只是测光创新小组开展的活动之一。据测光创新小组负责人王庆老师介绍,测光创新小组是我省首创有关科技创新的教学团队,主要是帮助和辅导学生完成科技创新项目。“我们的这种帮助不同于以往,突破了‘学生问问题,老师解答’的传统模式,而改为‘老师主动找学生,组建科技创新团队’,这样就给那些有想法却苦于无法实施的学生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王老师如是说。
其实,早在七年前,王庆老师就开始了组建创新团队的最早尝试。来自自动化学院和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8名同学在王庆等老师的带领下,制作出全省首个交互式全语音的教学光盘——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Protel 99 SE and DXP电路设计教程》配套光盘。如今,参与过光盘制作的那些学生们都已在社会上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回忆起那段经历,他们纷纷表示,加入创新团队受益匪浅!去年,王庆老师提出的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同样引人注目。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由王老师带领的学生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太阳能飞机在 “安徽鲁班杯”航空航天航模锦标赛上获得科技创新类比赛三等奖。王老师介绍道:“这个团队是综合性的,里面的学生来自全校多个学院,分跨文理。他们之间通过长时间互相磨合,形成专业互补,最终才能把创新项目不断做强做大。创建综合性创新团队的想法是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的实践创新,目的是让更多人参与和受益,在创作中学真知、在实践中出成绩……”
陶老师1999年在省内率先为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接下来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系列讲座还将关注“专利”的话题,设定“天才之火与利益之油──从专利制度看科技创新”、“科技宝库──专利文献基础”等多个专题。陶老师强调,创新是基础,保护是关键。因此,了解“专利”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