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特色院士报告引省内媒体关注br——font style=font-size:14px江西卫视、江西日报联袂专访顾诵芬、刘大响两位院士/font

来源:启航 作者:付淳 摄影: 发布时间:2009-10-16 浏览次数: 【字体:

启航网讯  9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应邀来到我校,参与到《情系航空 报效祖国》院士系列报告会的活动中。两位院士均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到来引起了多家省内媒体的关注,江西卫视和江西日报联袂对他们进行了专访。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记者:你们以前来过江西吗,对江西的印象如何,对我们昌航印象如何?

  顾诵芬:我在1952年洪都建厂的时候来过一次,上世纪90年代也来过一次南昌。江西这些年来变化太大了,发展太快了。过去的南昌航空大学还在上海路老校区,这是我第一次来新校区,学校很漂亮,校园环境很好。

  刘大响:这次来江西我很兴奋,江西的森林覆盖面积很大,景色很好。南昌航空大学的校园非常宽敞,非常漂亮,各方面的设施都很不错。从这里可以反映出我们国家整体欣欣向荣的气象。

  记者:目前,在国家发展大飞机的背景下,像南昌航空大学这样的服务于航空事业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航空院校,会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

  顾诵芬:南昌航空大学一直和制造厂结合得很密切,工程实践经验很丰富。另外,离这不远,景德镇又是我们的直升机基地,学校为这两个口子培养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国家的航空业在2000年以前基本上是为国防服务的,2000年以后中央觉得应该也要发展航空运输,而且要制造与国际水平并驾齐驱的大客机,因此现在中央很重视发展大飞机。目前我们国家的航空公司基本上买的是美国的波音飞机和欧洲的空客飞机,但不能总这样买下去,我们要自主研发经济的、安全可靠的、舒适的、污染小的大飞机。这就需要大量经过航空工程训练的人才。我们学校的优势是在材料制造方面,以前南昌航空大学也参与了不少大飞机的制造,将来它有可能会更多地参与到发展大飞机的项目中去。

  刘大响:南昌航空大学有着很好的基础,既历史悠久也资源丰富,现在她又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性大学。这里的毕业生很多都投身到了我们国家的航空事业当中,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现在国家落实大飞机政策,一定会带动许多上游和下游的产业,因此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这也给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个大背景下,南昌航空大学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很重的责任,它要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我们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飞机的制造是一个精密的过程,你们认为作为“准航空人”,我们的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

  顾诵芬:飞机是很复杂的机器,它跟普通的民用机械有很大的不同。一是飞机对外形的控制很严格,尤其对机翼的精确度要求特别高;二是飞机讲究重量;第三,飞机要求可靠性非常高,它绝对不能在天上抛锚。因此,我们要求搞这个行业的同志,一定要做到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确保飞机上天后能万无一失。

  刘大响:首先,我们的同学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打好基础。要强化数学、物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任何航空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团队协作,因此一定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记者:两位院士对我们这所航空院校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顾诵芬:高校的发展要从培养师资抓起。老师们要热爱航空事业,要有发展航空制造的热情,同时也要引领学生投身航空。

  刘大响:现在国家最缺的是高级技工。每年有大量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反而高级技工很好找工作。因此,我觉得学校应该顺应潮流,不仅要发展一本、二本、研究生,也要发展三本、大专,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端技术工作者。学生们也不必全部都挤“独木桥”,可以选择将来走技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