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来校作学术交流

来源:启航 作者:李雨芊 摄影: 发布时间:2009-10-14 浏览次数: 【字体:

启航网讯  10月14日上午9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在卧龙港三楼会议室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飞机总体设计简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余欢校长主持。二百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报告。

  顾院士从飞机的重要性、飞机的特点、飞机设计的复杂性、飞机研制过程、飞机的总体设计、飞机的动力设计、飞机的动力装置、飞机的结构设计、飞机的起落架和机电系统、飞机的航电系统、总体布置图和三面图、核对飞机的设计指标、飞机总体设计的方法等十三个方面来全方位诠释了飞机设计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国庆阅兵飞机型号以及国内外各种型号的飞机分析了军用民用飞机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讲解了飞机的动力设计和飞机总体设计的方法,介绍了飞机制造中机翼、发动机、机身设计及环境保护等关键问题。

  报告的最后,顾诵芬先生用“约翰逊在休假时物理书不离手”、“徐舜寿在飞机上看《飞机疲劳问题》”、“王助的一个存有所有飞机数据的数据本”等事迹鼓励广大学子要踏踏实实念书,认认真真学习,做一个多留心、会积累的人。报告结束后,顾院士热情解答了学生的提问。

  顾诵芬院士简介: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飞机空气动力学家。历任沈阳飞机设计所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大飞机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顾院士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1956年设计“歼教Ⅰ”飞机突破机头进气型式,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为该机一次设计成功作出重大贡献;1957年在“歼教六”飞机的设计中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1964年,开始领导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并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1981年任歼8Ⅱ飞机的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做出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1988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