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责任感永远不能忘br——font style=font-size:14px与李明院士“面对面”/font
启航网讯
记者:我国航空事业开创至今,航空精神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您看来,什么是航空精神?对广大航空学子来说,如何树立这种精神?
李明:我国的航空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一段艰苦创业、严谨求实、团结奉献的奋斗史。在我看来,航空精神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遇到困难依旧矢志不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永远不要忘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这种责任感的感召下,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吴大观同志就是所有航空人应该学习的楷模,在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祖国的发展还有他热爱并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航空发动机事业!
记者: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换言之,什么品质最重要?
李明:其实,在任何一个行业领域要想出成果,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很多宝贵的品质是共通的,比如勤奋、比如迎难而上、比如团结互助等等。就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来看,从事科研的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就是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始终热爱,对未知的领域始终怀抱兴趣并不断探索新问题、寻求新方法。科研工作有的时候是很细小很烦琐的,这个时候就更应该发扬严密、严谨的作风,不马马虎虎、草率了事,无论事情大小,都同样要做好。相信有了这样的精神和品质,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取得胜利。
记者: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引起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了猛烈冲击,大学生价值观念也产生新的变化。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明:在我们读书学习的那个年代,树立的是“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思想,一切服从组织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们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价值观也悄悄发生着变化,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当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但无论何时,大学生们都不应该忘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广大学子在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在满足自身需要、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更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您既是学术权威,同时又是博导,可以说,也是教师中的一员吧。就如何当好一名老师,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李明:在我们那个团队里,我很注重发挥团队的作用,在集体力量的带动下,全体成员拧成一股绳,个人的作用和优势也能最大化。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当好一名老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把潜质都挖掘出来,但同时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共事,这点对他们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大有裨益。另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好的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无论在学术上还是为人上,都是如此。南昌航空大学的老师们责任重大啊,希望你们能为航空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