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拓思路 小学院迈大步伐——土木建筑学院产学研结合显成效
启航网讯 新学期伊始,走进土木建筑学院的教学大楼,便能感受到一种忙碌而紧凑的氛围——教师们忙着新项目的研发、新方案的设计;学生们也积极加入到课题组,力求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学识。从初春到盛夏,从盛夏到金秋,这种忙碌已成为土建师生的常态,它带来的是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以及学院大跨步的发展。
土木建筑学院党委书记焦清华介绍说:“自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土建学院党政不断转变观念,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准了发展定位,全院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梅国雄院长则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并已初见成效。土建学院参与的地方建设项目较之以往有大幅提高。这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也让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相互促进。
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作为南昌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地铁的建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土建学院依靠自身技术优势,现已积极投身到了这项惠民利民的工程当中。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校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紧紧抓住南昌修建地铁工程的大好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地铁的建设与科研工作,为地铁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与地方的合作。目前,该研究所所长姜安龙博士已出任南昌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地铁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他正紧张投入到南昌地铁的技术与科研攻关当中。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轨道中,参与地铁建设是一个侧影,折射出土建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发展平台的激情。短短时间里,土建学院已通过成立独立机构、院企合作等方式,承接了大量新项目,为服务地方经济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是土建学院又一重要产学研机构。暑假期间,该研究所抓住江西省县域城镇发展的良好契机,承接了《庐山风景名胜区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案》、《湖口县城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湖口县道路安全管理规划》、《武宁县城区道路交通设施管理规划》等约40万元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很好地解了一方燃眉之急,也促进了当地城市建设发展。
盛夏的庐山,是人们避暑休闲的好去处。可每值旅游旺季时,客流量的骤涨也带来了频频发生的交通问题。车辆拥堵是常事,有时交通堵塞竟长达4小时之久,事故数量也趋显攀升。当地政府找到了土建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在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后,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的师生们立即着手这项工作。跨越车流高峰期勘测、实地查看停车场地,师生们常常顶着烈日,一干就是一天,两个馒头、一瓶矿泉水便对付了一餐,白天得实地作业,晚上还要通宵达旦地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及方案设计。优化景点园门、卡口,规范交通标识,增加交通监控系统,改造车辆泊位,辛勤的耕耘和科学的规划换来了满意的成效,庐山风景区实现了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的有序畅通。当地政府啧啧称赞,说研究所可算是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此外,土建学院还利用自身的人才和设备优势,与企业合作,组建了江西振航检测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承接了赣东北地区多座桥梁的检测工作,既为桥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也切实通过产学研合作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同时该公司还向房屋及道路检测方面扩展业务。为了拓展服务领域,土建学院还成立了工程咨询中心,参与到学校建设的预算决算中去,并组织师生积极投入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据了解,近两年来,学院先后组织了两批人员到景德镇市浮梁县,科学统筹规划当地115个自然村村落建设,使农民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屋、走舒心路的梦想得以实现,也为南昌航空大学赢得了良好声誉。
教学研相长,在实践中历练
我校目前正处在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时期,新的目标对科研、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土建学院秉承“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龙头、服务地方经济是抓手”的工作思路,将教学与科研融入到生产实践中,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土建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青年教师项昀参与了不少科研项目。她告诉记者,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难,而攻克这些难题,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而且要有锲而不舍、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在项目中碰到的具体方案、案例与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可以结合到教学工作中,用工程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既可丰富课堂、又达到了“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很受学生的欢迎。
项目的研发,需要占用大量假期和课余时间,条件艰苦,甚至要夜以继日地工作,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依旧很高。在统筹规划景德镇浮梁县一百多个自然村村落建设时,有多名学生加入了这个团队,老师和同学在实践合作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师生们因地制宜,以彰显徽派建筑为主导,凸显浮梁古色;在每条村道旁设计布置绿化带,保护浮梁的绿色生态;为避免无序扩张,师生们集中紧凑地规划了每个村庄的建设用地,并前瞻性地适当预留发展用地,延续浮梁亮色。在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卫生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经常头顶烈日深入实地,在排污沟边长时间测量考察,确定规划最佳排污排水方案。白天的谨慎勘测、夜晚的激烈讨论,让大家在这个团队中不仅是师生、更是战友。实践中,师生们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意志得到了磨炼,团队协作能力也与日俱增。
参与了《庐山风景名胜区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案》项目的大四学生孙宇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参加项目之前,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暑假的实践则帮助了我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生动的实践中,我学会了‘谨慎’。也许在课堂上,做错一道题不会酿成严重的后果,然而在实践里,则不能出哪怕一点点的差错。这个道理让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另外,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不同的专业和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从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了解,期间收获很大,比如,我就新学会了两个实用性软件。我想,这些难得的经历对我今后的就业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土木建筑学院的实践告诉我们,产学研结合使学院的专业设置、科研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得益彰,并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一批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增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提高了办学水平和育人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拓宽了思路的土建学院会实现更大步的跨越,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