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南航要闻>详细内容

南航要闻

在昌航,有那么一群人

来源:宣传部 作者:郭卫 摄影: 发布时间:2006-08-14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炎炎酷暑,烈日当头。在这个各大高校都放假的日子里,谁不想呆在舒适的家里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与温馨?然而,就在南昌航院,有那么一批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我校几万学子的未来,也为了昌航灿烂的明天,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难得的休息机会,投入到改变昌航的建设中……

  人们常用“物是人非”来形容时间的飞逝。可是,在风景秀丽的前湖之畔,对于这座新崛起的象牙之塔——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前湖校区来说却是“人非物也非”了。就在一个月前,新落成的摩天大楼四周还是碎石满地、土块嶙峋,如今这里已建成一个环形的水泥大道,在通往大门方向的两侧,还有八个对称的喷泉池座及八个巨型花坛。仿佛不经意间,一所现代化的高等学府已在美丽的赣江之滨崛地而起。

  不必说那整齐划一的教学楼,不必说那具有现代特色的运动场,也不必说那直冲云霄且与号称“亚洲第一”的摩天巨轮遥相互应的校主体办公大楼,光是那宽阔的大理石大道就足以让人激动不已!

  然而,更让人激动不已的还是我们的昌航人:心系昌航的领导者,敬业的管理者,艰辛的建设者,热情的奉献者,还有那些朝气蓬勃的读书人。

  时值暑假,8月的南昌,骄阳似火,酷热难耐,草木无声。诺大的校园,绿树尚未成荫,徜徉其间,心中涌起一股空旷的感觉。但是,待我跑完整个校园之后,发现这里并不“空旷”,相反,有些地方还很热闹呢,不信请看:

  镜头一:校领导亲临现场

  8月10号上午9点30分,记者走到气势雄伟的校办公大楼下,尚未接近,便发现一熟悉的身影伫立在楼下的河边,好像思索着什么。接着,他又转身走近在其身后的施工人员,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仔细一看,那不是校党委黄亲国副书记吗!这么热的天,他竟然还从老校区专门赶过来指导工作!当领导也真不容易啊,怪不得那些工人们在劳动得汗流浃背时嘴里还哼着小曲儿呢,原来是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在激励着他们啊!后从别的老师那里得知,黄副书记除了出差之外,其余每天都过来亲自督阵!

  镜头二:环化楼热闹非凡

  上午10点20分,记者走进环化楼,本以为这里没人上班,哪知进去一看,哇!人还真不少,扛东西的,搬椅子的,抬仪器的,好一派繁忙的景象。在一楼的化学系实验室,好几个学生正在那里忙碌着,他们手里拿着试管,对着灯光,眉头紧皱着,那专注的神情真令人感到羡慕。正在看得兴起,一位手里拿着一大串钥匙的中年大姐急匆匆地冲到楼栋管理员的门口喊到:“渴死了,渴死了,有水吗?倒杯水,倒杯水!”后从值班的同学那里得知,这位是环化系的魏老师,从七月放假到现在,她基本上天天都从老校区赶过来,做完事后再搭车回老校区!

  镜头三:教务处忙忙碌碌

  大家都知道,教务处的事务多而繁杂,所以人员相对来说也较多。但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休息的人可不多,他们总有做不完的事。这不,都快到吃饭时间了,那边几个老师还正站在那里商讨着教材的事情呢。他们正是教材科的老师们,为了下学期能让同学们顺利及时地领到教材,他们经常跑前跑后,没有多少时间在家里休息;办公室里的彭玉玲老师也正在埋头工作着,经采访得知,她前不久刚刚忙完学生的等级考试事务,现在正在整理汇编一本昌航的管理材料。当被问及报酬时,年轻的彭老师轻描淡写地说,这是她们份内的事,做不完才来上班的,没有加班费。况且,在教务处,假期仍在工作的还不止她们。忙完这阵子,她们还要给老师们排课、充实和更新其网站上的内容等等。

  镜头四:一食堂人头攒动

  中午11点半,假期继续为学生开放的一食堂内热闹非凡,来吃饭的学生还真不少,男的,女的,他们谈着,笑着,一副开心的样子。那些学生们来了一茬,又走了一茬,接着又来了一茬。看到我这个没有饭卡的陌生人来吃饭,食堂里的员工热情地指点我在哪儿买饭牌、如何选菜等。顿时,我就对她们就有了好感,还真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呢!吃饭时我和一学生攀谈起来,他告诉了我很多,说留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要利用假期时间看书考研,有的也想利用这个时间学点东西。他还告诉我哪里的饭比较好吃,哪里的菜味道不错,说一食堂的伙食跟平时相比毫不逊色,并不因为学生的减少而降低了饭菜的质量。所以,暑假期间他们呆在学校里很习惯,没有后顾之忧,这也给他们潜心读书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

  镜头五:基建处各司其职

  下午3点来钟,在学校教学楼设了几间办公室的基建处正是忙碌的时候,只见这里人来人往,煞是紧张。基建处的骆书记给记者介绍了他们的一些情况,基建处目前正常上班的共有15人,除骆书记外,还有唐洲处长、吴副处长,以及2位高级工程师,1位助理调研员,1名工程师,1名资料员,1名司机等。这些同志都各有分工,各尽其责。平时他们根据需要还时不时地顶着烈日去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另外还有6名现场工作人员,他们常驻在施工现场监督、指导工作,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暑假?自建新校以来,我们除了春节有一周的假期外,平时都是泡在这里的。为了保证工程的按期交付使用,我们都必须要加班加点。”骆书记微笑着说!

  下午4点,记者想到学校三层的圆形建筑——“大学生活动中心”去看看,刚到门口,就被值班员叫住了,说明来意后她介绍:“我们这里每天都有人来值班或上班,一至三楼都有人,特别是三楼的招生办,他们几乎天天都在忙。”记者走到三楼,正想进去看看他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时,却被入口的工作人员拦住了。原来这里是招生现场,没有入场证是不能随便进入的,记者只好放弃了这次机会。

  其实,假期仍在工作的岂止是他们,还有很多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昌航每天都在变化着,但这里倾注了多少昌航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正在凭借其火热的激情,打造着一个人才的摇篮,以孕育更多更强的时代精英!

(编辑: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