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辅导员抗疫图鉴:用行动上一堂生动的战“疫”思政课
1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没事,还能坚持,不需要换岗”
“我有经验,让我先去”
“再检查一遍,不要漏掉一个同学”
同样的话,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每一遍后面都是一个感人的片段。同样的动作,不知道做了多少遍,每一遍后面都是一颗滚烫的心。
当前南昌市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早日战胜疫情,让两万多学生重回往日的学习生活,在接到学校通知后,全体学工战线的同志闻令而动,立即进入战斗状态,除了因遵守属地要求居家的少部分外,全部第一时间返校到岗。
从3月17日到3月25日,9天,五轮核酸,15个站点,10万余人次检测……不管是学院党委副书记,还是刚入职的辅导员,不管是停课孩子的父亲母亲,还是年迈老人的儿子女儿,全部化身为了“大白”“小蓝”“红马甲”“红袖章”,冲锋于抗疫攻坚战中。
3月17日,从下午4点半一直到凌晨1点半,整整8个小时,面对2万多学生全员参与的第一轮核酸检测,大家都没有经历过,有些新辅导员甚至还有些慌,但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自己站在学生身边,学生才会安心”。
3月19日,此时南昌街头的车辆和人员已经很少了,但刚经历了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的辅导员们,依然拖着疲惫的身躯7点钟全部到岗。他们有的从家开车到校要将近1个小时,这意味着他们只能在家待三四个小时,但没人有一句怨言,依然精神饱满。
清晨,他们踏着第一缕晨曦,走上岗位。
深夜,他们伴着满天星辰,踏月而归。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他们是凡人,也是英雄。
2
“老师,这么晚了您还在办公室啊?”
“我这段时间都睡在这里,跟大家在一起。”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孩子,要听妈妈的话哦,爸爸很快就回去了”
几句朴实的回答,背后却是很多的感人故事与责任担当。
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晖,身患高血压,从接到任务第一天开始就住进学校,降压药吃完了就让妻子送,一直坚持守在校园。辅导员张侃,妻子身患疾病需要人照顾,但他安顿好家人后,义无反顾回到学校,他说,“我的孩子跟学生一样的年纪,我知道,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我”。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薇娜,在得知居住小区只进不出后,毅然带着女儿住在学校,白天组织学生做核酸检测,只能将女儿交给其他同事,到晚上才回去陪一陪。辅导员聂玮母亲生病,女儿读高中,康志兵两个小孩在家,爱人线上教学,但他们一直住在学校,甚至衣服都没时间换洗。
飞行器工程学院在一个辅导员摔伤、一个辅导员怀孕、人手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党委副书记袁宁主动承担了人数最多的14号站点检测任务,每次都组织得非常有序。辅导员熊家发把爱人留在家中,直接住进办公室,每晚只能通过视频和妻子见面。
软件学院辅导员温素梅,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杨宏艳、陈利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李政纲,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辅导员彭志红……这些于学工战线上工作将近20年的辅导员们,没有一刻懈怠、一丝后悔,号召一出,便如当年刚工作时一样,投入“战斗”。当然,这样的辅导员还有很多很多,用爱和责任为青春护航。
他们诠释了忠诚奉献、爱岗敬业,诠释了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诠释了闻令而动、顾全大局……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没有人不害怕,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后是学生。
没有人不想休息,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同疫情赛跑。
没有人不想家,只因为他们知道学校的孩子更想家。
这一刻,讲台变成了检测点,衣服换成了防护服、隔离服,办公室成了休息室,辅导员变成了讲授人。
他们用行动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战“疫”思政课。
病毒传播速度快,但爱与希望、温暖与信心,比病毒传播得更快。
我们相信,不久之后,一切都会恢复如常,阳光依然灿烂。